提升艺术素养走近大师作品--以《杨树林荫道》为例

来源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生源基地实验学校年会(第十五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em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画的艺术语言是画家进行形象思维,并把这种思维转化为物质形式的手段,就它的本身存在而言,并不具有艺术形式意义,只有当它们被按照美的规律以某种特有的组合塑造成艺术形象,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才能构成艺术形式.作为一个画家应当根据自己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提炼以致加工改造,扬长避短,选取自己擅长的创作方法与表现形式去反映生活,从而使心灵得以感性的显现,作品中任何表现手段的变化、夸张都在强烈地体现着画家的思想感情.
其他文献
自然教育人才培养小组是在2015全国论坛之后自发组织的一个合作小组.两年合作以来,小组探讨了合作开发人才培养体系的可能性,并且设计了一个基础培训.本文介绍了人才体系的要素以及基础培训的主要内容.
许多研究指出,流动儿童存在若干特定的心理问题或人格缺陷,需以适当方式加以干预.本文针对此问题,通过准实验研究方法,运用艾森克人格量表,以北京的典型打工子弟学校学生为实验对象,验证和探讨自然体验学习作为教育干预工具对流动儿童人格培养的影响.研究表明:①自然体验学习对被试的人格发展有显著影响;②自然体验学习促进被试人格朝着健康人格方向发展.据此,自然体验学习可以成为小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有力工具.
自然体验师培养的是以“自然”为介质,以“体验”为主体活动形式,以“师”为出口的成人环境教育体验带领者的培训,以激发体验者的意识、唤起情感共鸣、学习相关知识、促进并达成有效的行动为理念,目标是培养中国自然教育行业的从业者、教育者、引领者.培训采用“多入口”参与方式,让每位体验师从不同角度、不同活动特点,迅速建立并强化这种“联结”.培训结束只代表真正实践的开始,“多出口”人才输出梯队适应不同类型的体验
红树林基金会(MCF)自2012年成立以来,立足深圳,通过创新、创建社会化参与的自然保育模式,致力于以红树林为代表的滨海湿地保护,与政府合作,利用公园和保护区的自然资源,目前创建了6个自然教育中心,通过以推动湿地保育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发展支持滨海湿地保护的支持者群体.本文主要以MCF首个自然教育中心——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例,从“深圳湾的历史变迁”“积极的湿地管理”“基于场域的自然教育”等方面分
自然界是人类智慧的导师,人类与自然本为一体.我们的孩子对大自然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大自然是开启儿童智慧和心灵之窗的钥匙.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为AAAAA级国家风景名胜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每个景点都有自己的特色.作为一名景区工作者,每天都感悟着一草一木间的美,与大自然有一种自然的亲近感.针对现在孩子普遍具有的“自然缺失症”,渴望带领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唤起他们最纯真的天性.
从荒野地区到城市公园,户外游客带来的环境冲击广泛而深远,无痕山林(leave no trace)旨在传播低环境影响的最佳实践,以本地化的方法普及负责任的旅行和生活方式.近五年来,扎根城市公园,把无痕山林的本土实践和创新——多方参与营造“无痕公园”作为改善城市环境的行动路径和策略.以落地上海光明生态园的达拉自然探索基地为例,尝试运用郊野公园的自然资源,以低冲击的环境设计保留公园野趣,为青少年自然教育
由于公众对动物的生活习性不够了解,所以人在与动物在相处过程中常常做出不恰当的举动.寿山国家自然公园发生的人猴冲突亦是如此.本文通过对能成功解决这一问题的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出人猴冲突的缘由,并透过课程解决冲突.通过这个案例的分享,让更多人懂得认识动物、了解动物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根据专业美术高中学生的学情和教师长期连贯教学中的心理要求,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总结.这项研究的对象是高中美术学生,在从高一到高三参加美术高考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角色,做到课堂的五个突破,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辅助成为常态.在教师心理素养上,要做到用心教学,实现心志、心态、心思、心法、心计、心得“六位一体”心理素养的综合提升,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
写生训练对于美术教学意义重大.无论中画西画,都是从写生开始建立对绘画对象的认识.写生训练最为重要的目的就是锻炼学生的抓形能力,其效果与对着照片造型大不相同.在写生训练中一项基础的教学内容就是认识并理解形体结构.写生还能帮助学生直观地感知空间透视,同时积累取景和构图的素材.总之,中学美术教育不应只为考试而教学,更应重视写生这一培养学生全方面能力的基础训练内容.
经常会以与描绘对象的像与不像作为一个评判标准,但是以人文素养提升为目标的美术教学,应该脱离这个标准,建立以“审美”为核心的判断标准.在教学中,要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审美的方法与特点,从而引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保持对绘画的热情,并能够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参与到美的创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