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征收对不同年龄段失地农民的福利影响研究--以呼和浩特市为例

来源 :中国土地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dna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文选用呼和浩特市的4区5旗县作为研究的区域,运用阿玛蒂亚·森的可行性理论作为变量选取的依据,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测度各年龄阶段失地农民的福利变化情况,并利用Martinetti提出的公式对福利的加总方法进行完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①45岁以下、45~65岁、65岁以上3类失地农民的福利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别下降了25.063%、30.844%、10.878%,可见45~65岁年龄组的失地农民福利水平下降幅度最大.②对各项变量指标的调查结果显示,征地补偿合理性即征地方式和补偿标准的福利水平下降最多.其余指标中,经济情况、发展机遇、居住环境、健康等呈现下降的趋势,而社会保障、住房条件大体呈现上升的态势.研究结论: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失地农民,土地征收对其福利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理各有不同,因此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是提高其福利的有效途径.并据此提出了提高失地农民福利水平的可行性建议.
其他文献
西南山地采煤沉陷区水改旱方式损失补偿标准确定是一个典型的区域生态-经济-社会问题.为了合理科学地确定沉陷区水改旱方式损失补偿标准问题,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文献总结等方法分析了沉陷区水田漏水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之上,对比分析了水改旱方式生产与生态效益,提出了以虚拟水贸易理论来确定沉陷区水改旱方式损失生态补偿标准与生产成本确定社会属性补偿标准之和补偿标准的新方法.这对于协调矿山企业与农户之间
近年来随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土地生态已成为土地科学研究的热点.土地生态状况监测属于土地生态科学的基础性研究.论文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县域尺度土地生态状况监测5项关键技术,重点对关键技术进行讨论分析,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土地生态状况监测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土地生态状况监测指标选取和指标体系建立、监测数据提取、监测单元划分、监测流程等;从建成区总面积及空间分布、
进入"十二五"时期以来,上海市立足地方实际,基于一系列"土地整治+"实践,提出以"土地整治+"平台为基础,以"土地整治+"生态圈为核心的理论框架体系和实施路径,成为上海市郊野地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有效平台和抓手,受到了地方政府的热烈欢迎."土地整治+"是上海市对土地整治理论的发展,代表了土地整治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研究目的:通过耕地功能的空间分异特征在行政村和乡镇两个小尺度上评估耕地价值,反应区内耕地价值的空间差异.研究方法:定量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海淀区综合价值为488.9元/m2,耕地的生产、生态、社会价值比例为1∶9∶26.从宏观上,耕地各类价值的空间分异大体与各主导功能区相吻合,从微观上,生产价值的高低取决于耕地的利用方式,果园价值>菜地价值>旱地价值,生态价值受植被覆盖度和耕地破碎度的影
研究目的:从农户视角诊断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为提升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因子分析法、障碍度模型和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江苏省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测度值为3.7421,绩效水平总体上处于"良好"等级,项目结果绩效水平高于过程绩效水平;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存在区域差异,苏南地区项目的绩效总体水平要高于苏中地区、苏北地区;影响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后期管
研究目的:探索乡村空间重构的动力机制.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研究结果:①在"以新换旧"和"延伸扩展"两大产业重构路径下分别完成梨园、桃园和油菜等特色农业规模化种植和赏花、采摘、农家乐等休闲观光旅游发展,以"梨园经济"主导的特色产业实现在乡村一、二、三产业的贯穿,形成果林种植采摘、农产品加工销售、旅游休闲娱乐三位一体的产业链.②在土地平整、道路工程等土地整治工程的串联下,乡村空间逐渐形成"生产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际大都市均面临着耕地和建设用地资源日益紧缺的问题,这些都对国际大都市的土地整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对上海市土地整治项目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曲线拟合,以期探索以上海市为例的国际大都市土地整治项目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未来土地整治项目制定实施提供基础参考.结果表明:上海市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与经济社会各项指标之间并无规律性关系,土地整治动机多来自政府;
研究目的:耕地质量监测是准确把握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变化过程、机制和效应的有效手段,可以为土地整治项目管护、重建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构建黑龙江省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厘定耕地质量监测指标阈值,提出科学的耕地质量监测模型.研究结果:①以新的耕地质量观为指导,建立了由涵盖地力质量、工程质量、空间质量和生态质量的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指标体系;②基于《黑龙江省亿亩生
为了科学地评价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布局生态适宜性,构建由土地平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和生态环境保持工程4个准则和10个基础指标组成的土地整治工程布局生态适宜性指标体系,以重庆市已竣工的60个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对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布局生态适宜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分析的60个项目中,73.3%项目工程布局生态,11.7%项目工程布局较生态,15%项目工程布局一般生态.使用土地整治工程布局
研究目的:构建土地整治项目生态补偿效应评价体系并对其评价方法进行创新研究.研究方法:以土地整治项目实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9个指标建立指标体系,利用T-S模糊神经网络构建模型,对土地整治生态补偿效应进行预测性评价.研究结果:①所训练T-S模糊神经网络的高精度和低误差证明其对于生态补偿效应评价有很好的泛化能力;②该项目按照规划实施,其生态补偿效应水平较整治前显著提高,项目设计符合土地整治生态补偿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