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量重离子辐射对蚕卵孵化的影响

来源 :中国蚕学会第八届家(柞)蚕遗传育种与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idli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三种不同剂量重离子对戊3 胚胎的蚕卵进行照射处理,处理后调查蚕种一日孵化率,结果表明经过重离子辐射的蚕种的孵化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显示出积极的辐射效应。就品种而言,日系品种D 表现更为明显,不同处理之间比较并不存在明显的趋势。
其他文献
柞蚕种质资源是开展柞蚕育种、遗传学研究和柞蚕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本文从柞蚕种质资源的保 护性研究、实用基础性研究、创新利用研究及资源的规范性与数字化研究等4个方面较系统地概述了辽宁的研究 进展与研究成就, 论述了柞蚕种质资源研究存在的不足与今后应重点研究的内容。
针对浙江省蚕桑产业实际,提出了解决农村生态、生产条件与蚕丝生产矛盾的优质高 效系列蚕品种培育的思路。自主育成了“学613 ×春日”、“夏7×夏6”、“春华×秋实”、 “明·丰×春·玉”、“钱塘×新潮”优质高产系列家蚕新品种5 对,均通过国家或省级审 定。该系列品种各具特点,综合配套推广应用,为解决蚕品种经济性状与强健性负相关的矛盾, 推动蚕桑生产提供了品种基础。提出了系列蚕品种在浙江省的优化布局模
针对家蚕的雌完全连锁所引起的a、b 连锁亚群的整合的问题,本文利用构建的家蚕 RAPD-SSR-AFLP三种标记综合图谱以及已公布的SSR连锁图谱信息,以各连锁群上的相关SSR 标记为参照标记,就a、b 连锁亚群的整合的方法作了创新性探索。根据a、b 连锁亚群中含有 相同SSR标记或含有位于同一连锁群SSR标记的特性,将获得的a、b连锁亚群中的10组连锁 群分为三类,每类按不同方法进行整合,得到了
对家蚕幼虫斑纹突变基因(,q)进行分子标记定位,有助于对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对该基因的定位克隆研究。利用家蚕雌性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发生交换的特点,采用幼虫斑纹为( q)的家蚕品系g03 和幼虫斑纹为素斑(p)的家蚕品系C108,组配正反交群 体g03♀×(g03×C108) F1♂和(g03 ×C108) F1♀×g03♂, 分别记作BC1M和BC1F。用已经构建的家蚕SSR 分子标记连
发现蚕茧尖头性状在野蚕后代中的表现明显,蚕茧尖头部位与蚕蛹尾部一致规律明显,雌雄有明显的不同.在家蚕材料中不同品种间的表现很不相同.认为蚕茧尖头性状存在遗传,在品种选育中应特别注意.
饲料效率一直是家蚕品种选育所关注的经济性状。本文克隆的云斑天牛纤维素酶基因( Batocera horsfieldi cellulase II,Bh-EGaseII)属于糖苷水解酶家族(glycosidehydrolase family,GHF) 45。该基因的全长开放读码框(ORF) 大小为720 bp,由1 个外显子组成,编码239 Aa 氨基酸残基。推测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包含三个假定的N-糖基
中细纤度家蚕新品种“苏秀×春丰”于2010 年4 月通过江苏省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了将新品种在我省主蚕区逐步推广,2010年春在如皋市推广饲养7000 张,调查了饲养的生产成绩和丝质成绩。结果表明,新品种在农村饲养性状稳定,和审定成绩基本一致,全龄经过为26.58 天,张种产量为45.8 kg,万蚕用桑量为320.7 kg,粒茧丝长1608.5 M,茧丝纤度为2.489D。新品种表现出明显的纤
本文论述了选育家蚕高茧层率品种在家蚕育种工作中的重要性及家蚕茧层率遗传的规律。在选育家蚕高茧层品种的实践中,灵活运用个体选择和同蛾区交配的技术和方法,达到提高茧层率的效果。在提高茧层率的运作中,由于蚕体内营养物质分配矛盾,导致体质削弱、产 卵量下降的负面效应,创新运用“天平摆动模式”方法,平衡协调被育品种的茧层率与体质、产卵量之间的关系。
本文从科学精神的内涵、科学理论的形成过程和科学研究精神的基本内涵,揭示科技工作者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必需遵循的科学规律,并通过家蚕育种实践得到证实。
本文叙述了蚕业产业化建设的运作中,导致蚕业波动的基本规律,主要成因是蚕业风险。产生风险的根源主要在于蚕业产业的自身特征,蚕业系统体制不畅,自然灾害,市场供求关系等诸多因素。我国老蚕区的国民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蚕业效益相对滞后,加之蚕业风险的影响,2006 年国家启动了“东桑西移”工程,蚕业产业有序地向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域转移,这是维持我国蚕业产品国际市场优势的一大举措。在实施发展西部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