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4114ZQB型柴油机振动特性试验研究

来源 :中国内燃机学会大功率柴油机分会五届一次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uyun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D4114Z<,L>QB型柴油机减振技术的措施和振动特性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D4114Z<,L>QB型柴油机的振动烈度为28.86mm/s,基本达到国际C级要求.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HLB值法筛选和复配乳化剂,选出了一些稳定性较好的乳化油,并使用这些乳化油在1135单缸柴油机上做了大量的实际运行实验,得出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并通过这些数据对乳化油的节油以及降低排放等问题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继增压柴油机是一个复杂系统,运行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为了保证柴油机的可靠运行,需要对其性能参数进行预测。相继增压技术一种改善增压柴油机低工况性能的技术,增压压力是该系统的重要参数。采用研究贫信息不确定性问题的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相继增压柴油机增压压力的灰色预测模型,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检验了增压压力灰色预测模型的精度,结果证明该模型精度满足要求。该灰色模型预测结果相对误差为2.5%,小于工程允许
试验研究了点火正时对电控稀燃多点喷射天然气发动机燃烧及排放性能的影响规律。对该发动机转速为1 450 r/min,1750 r/min,2050 r/min,负荷为25%,50%,75%,100%的12个工况点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燃烧边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点火正时对该发动机输出转矩及CH4排放影响不大,但是在2050 r/min,100%负荷工况下,随着点火正时的进一步后移,出现转
燃油价格的不断提升,对废气排放量的苛刻控制,寻找一种替代燃料势在必行。双燃料柴油机由此而生,本文通过对ME-GI柴油机原理、结构、特点的详细分析,使读者对双燃料柴油机进一步了解。
柴油机排放中两大排放物-NO和碳烟的生成条件相互制约,所以难于同时降低.本文针对这种情况,在对双氧水本身的性质特点进行分析后,探讨了采用双氧水添加剂改善柴油机排放的方法,并讨论了其机理与可行性.
详细介绍了国际海事组织(IMO)关于船用柴油机NO排放的限制规范,以及基于IMO规范的排放测试、认证程序,并结合广州柴油机厂230、320两个系列的柴油机产品通过排放测试的经验,对氮氧化物NO的形成机理及其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
采用在进气上止点附近进行燃油喷射,通过缸内高温残余废气促进燃油蒸发混合的方法,在单缸135柴油机上实现了柴油燃料的均质压燃(HCCI).对HCCI燃烧的燃烧特性和排放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根据实测示功图计算了HCCI燃烧缸内温度,分析了其对NO排放的影响,当缸内温度超过1700K时,将使HCCI燃烧的NOx排放显著增长.
为适应大功率柴油机发展趋势及结构特点,对250系列柴油机进行了改进设计,主要介绍了250柴油机倒挂式结构的总体设计思路以及对主要零部件采取的结构改进措施.
本文对复杂结构试验计算模态相关性分析的理论及一般方法进行了探讨,并以柴油机下曲轴箱为例介绍了模态相关性分析的具体实施过程,得到了试验模态和计算结果的模态对应关系,并给出了相应模态时间的相关程度.
陕柴—大发DK28系列柴油机是为适用船用柴油机而开发的中速柴油机.本文从设计和结构上简单介绍了DK28系列柴油机所采取的一些技术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