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地球化学评价与土地生态安全关系的探讨

来源 :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133e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在地球化学评价和生态安全评价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各专业的发展很迅速,但是各专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却十分的稀少,交叉学科的研究进展也不尽如人意,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各方面条件的需求日益增多,如何满足人们的需求就成为了社会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基础项目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兴项目就成为了突破口,而新兴项目也确实的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因此,生态地球化学与土地生态安全的联合已成为土地利用方面的必然趋势。
其他文献
会议
通过青海省湟中县华山废弃采石场的地质环境治理,在植被再造中应用三维网固土植草,通过项目区一年多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绿化效果,尤其在铺设三维网的地段,植被生长更好.根据在青海省东部实施的几个边坡治理项目,三维网对地质环境治理中植被再造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因此三维网植草对高原生态建设具有很好推广意义。
本文分析了全国典型地区河道采砂管理的经验和做法,对呼伦贝尔市河道砂石管理现状进行了调研。发现我国当前河道采砂管理中存在制度法规不完善,管理体系不健全,宏观规划管理薄弱,审批出让程序及过程不透明,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滞后等突出问题。提出社会各界应进一步关注河道采砂管理工作,并建议从完善法律法规、健全管理体系、实行统一规划、公开出让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动态巡查等六个方面,强化系统管理,将河道采砂纳入
本文在完成山区生态地学要素野外调查与分布特征分析基础上,建立山区生态地学要素空间分布数据库系统与信息平台,完成了山区重点植物生态适用性调查与分析,建立了山区植物生态地学要素适用性及配套种植管理技术可视化管理系统,建立了植物适种区域与生态地学要素关联模型与信息管理系统,绘制了系列山区植物适用区分布图。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生态系统为单元开展了生态地学要素组合研究;以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影响,开展了生
我国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分布面积大,采矿活动导致矿区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直接危及到人体健康和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治理重金属污染刻不容缓。利用植物修复技术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治理。因其廉价,安全。目前已成为国内外有关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植物修复就是筛选和培育超富集植物,利用植物把土壤中的有毒重金属元素吸收起来,再将植物收获,回收植物中的重金属物质,此法既能大量减少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又为回收
土地生态安全关系到一个区域整体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整个社会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障,是国家其他安全的载体和基础。根据齐齐哈尔市土地利用特点从自然、经济、社会三方面选取18个指标构建了齐齐哈尔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相关数学模型得出研究区域2009年土地生态安全值。研究结果表明,齐齐哈尔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处于危险级,生态环境受到较大破坏,生态结构恶化,土地生态安全急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