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促进基础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的政策与制度分析

来源 :中国教育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sh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在半个世纪以来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确立并完善了许多相关的制度。在基础教育阶段,这样的政策和制度包括:实行全面免费的基础教育,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尊重父母的择校权;加大教育投入,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扶助弱势群体;确立国家教育标准,统一教师教育标准,实施全面的教育监测。它们分别有助于促进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层面的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美德是否可教”是德育理论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之一。苏格拉底对美德可教性命题探讨充满悖论,不同语境下表达并不统一,其实质对“美德”和“教”理解的分歧。苏格拉底抛弃传统教授美德方式,采取另外一种“教”,即对自己的灵魂中的道德观念、道德概念进行省察。但是其囿于对德性概念的普遍本质的偏执追求,没有适当地区分德性的不同类别,以致无法适当地处理实践与理性之间的紧张关系,苏格拉底美德命题遭遇批判和深化。当前无论
学校文化建设这些年来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由于对学校文化内涵理解的有偏差,所以在实践过程中,不能很好的执行。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学校文化也是在继承、发展、创新的过程之中的。在多元化的时代,需要我们权衡各种文化,融合新的理念,对学校文化不断进行反思和重新建构,学校才会形成共同的愿景和积极的学校文化。
“君子”与“小人”是孔子在春秋晚期提出的一对评判道德善恶的人格原型。尽管这一原型被历代儒学家们赋予了不同的时代含义,但是孔子所奠定的基本内涵,诸如,“性相近”的人性设定、“以义为上”的义利观、“外礼内仁”的道德自觉性、“士志于道”的终极价值诉求等特征,却始终贯穿如一。若从现代道德权利与义务统一的视角予以审视,原始儒家关于“君子—小人”的传统人格内涵,在经过合理扬弃的基础上或许会转换为养成现代“中民
学校文化一直是研究学校的一个主要话题,随着研究视角的不断完善和内容的不断创新,随之涌现出了一些新的词眼,“学校行动文化”便是其中之一。本文通过对文化、行动、行动文化、学校文化、价值等名词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力争全面总结学校行动文化的概念、类型、表现形式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升华出学校行动文化的价值,以期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东非“马德拉沙儿童早期发展计划”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它是阿迦汗基金会资助的区域首创计划,目前涉及的国家主要有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三国。该计划产生于东非穆斯林儿童教育上的恶性循环和东非地区多元宗教信仰与教育选择冲突的背景中。为了创立一个低成本高效率、依托社区的学前教育体系,以提升边缘穆斯林儿童的教育优质性,该计划采纳了课程开发、马德拉沙经营与管理机构的建立和与社区建立联系等策略。经过二十九年的发
美国构建PARCC评价体系缘于其“核心标准”的出台和学业评价实践的诉求.PARCC组织首要目标在于构建全美性的评价体系.PARCC评价体系框架包括形成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二元结构、英语和数学为核心的学科评价以及由资源共享中心、复杂文本诊断、选择性评价项目构成的形成性评价工具等.PARCC评价体系立足于“核心标准”、以“为升学和就业做准备”为理念以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构想,对我国评价体系的
美国构建SBAC评价体系缘于其“核心标准”的出台与州学业评价实践的诉求.SBAC的根本目标是通过促进学生学习和改善教学确保所有学生高中毕业时已为升学和就业做好准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SBAC将建立全美的高质量评价体系.SBAC评价体系主要包括总结性评价,中期评价,形成性工具、资源以及网上数据报告系统四大部分.SBA评价体系立足于与共同核心州立标准,以先进的技术为支撑,并关注评价结果的问责制用途对我
美国学者对农村中小学合并进行过大量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农村中小学合并的原因、合并的政策、合并的实施策略与效果,以及对合并的质疑等方面。这些研究为我国推进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具有参考意义:正确认识农村中小学校合并的现象;合并应因地因时制宜;针对合并过程中的不同环节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大量开展对农村中小学合并案例的实证研究。
教育问责评价模式是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重要工具,正日益成为国际教育的热点。本文介绍了美国教育问责主流的评价模型,即状态模型,轨迹模型,矩阵模型以及映射模型,并分析模型的原则、类别及特点,获得明确影响因素,推进教育机会公平;起点、过程并重,推进教育过程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结果公平三点启示。
分层教学在美国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历史,它经历了一个”马鞍型”的发展过程.20世纪初分层教学被引入学校教学以来,将班级进行分层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主要特征.但是随着分层教学的不断发展,争议也逐渐增多,产生了褒贬不一的两种观点,反对者认为分层教学是以牺牲差生为代价的,分层教学并不能使所有人的成绩都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