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MS法分析硫磺熏蒸对杭白菊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hu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杭白菊通风晾干品和硫磺熏蒸品的挥发油成分,为其质量计价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7个杭白菊样品挥发油,用GC毛细管色谱柱进行分离,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GC/MS法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初步分离鉴定山64种成分,其挥发油组成皆以单萜类和倍半萜类化合物为主要成分,但所含化合物具体种类有很大差异。样品经硫磺熏蒸后,样品中蒎烯、合成右旋龙脑、香芹酚、石竹烯氧化物等活性成分含量明显降低,而香树烯、γ-芹子烯等成分含量升高。实验结果表明,应严格控制硫磺熏蒸在杭白菊加工过程中的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清肺止衄汤治疗鼻衄症的疗效。方法:根据中医理论结合临床观察,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思想为指导,筛选出针对该病机的中药1l味治疗鼻衄症。结果:鼻衄的发病机理主要是肺热生燥,血热妄上所致,治疗用清肺泄热以治本,凉血止血以治标。结论:清肺止衄汤治疗鼻衄具有较好疗效,复发少,但对血小板减少所致鼻衄无效。
本文针对针灸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和目前针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针灸教学中需要强调的几个方面:强调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性;强调学习相关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性;强调课堂教学与讨论相结合的重要性;强调临床技能训练的重要性。
为了阐明针刺结合中药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确切疗效,对355例患者进行了临床现察,并分析了疗效机制,认为针刺结合中药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确具有很好的疗效。
对2002年来运用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主,辅以艾灸,推拿按摩等方法治疗中风及其遗症143例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3—5个疗程治疗,143例患者中,基本治愈56例,占39.2%,显效68例,占47.5%,好转11例,占7.7%,无效8例,占5.6%,总有效率94.4%。疗效满意。
总结报道了一例针刺、埋针配合心理、药物外洗治疗学生癔病案,认为医生坚定自信的态度和足够的耐心是取得疗效的关键,同时做好家属和同事的工作,以取得他们的合作,避免不良暗示对病人的影响,以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癔病过后,要多作细致的思想开导。辅以热情的关怀,劝病人心胸开阔,不计较小事,以防再次发作。
通过29例三又神经痛患者的治疗观察,认为针刺、叩刺合施,少阳、阳明同治可获捷效。方法如下:取穴,患侧下关穴为主穴,伴头痛者加入患侧太阳、头临泣、百会穴。鬓角-耳背-风池的连线;针刺方法与叩法,用28~30号2寸毫针,常规消毒后,取下关强刺激用泻法,连续捻转5分钟后留针15分钟,留针期间梅花针叩鬓角-耳背-风池连线,以皮肤发红或少盘渗血为度。1日1次,7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期休息2~3天。
目的:观察牵引、针刺、按摩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牵引与针刺按摩相配合的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8例。每天1次,15次为1疗程,共治1—3个疗程。结果:痊愈179例,好转34例,无效5例。结论:牵引配合针刺按摩综合治疗腰推间盘突出症,安全可靠,疗效较好。
中药血清化学是依据中药服后其移行入血的成分有可能发挥药效的思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的提取、分析技术,对药物口服吸收后含药血清中的原型成分及其代谢产物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从而可直接筛选和判断出中药炮制前后的有效成分并据此较快速地探明其药效物质基础,从而推动中药炮制的现代化进程。本文对中药血清化学的进展和方法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
目的:考察趁鲜切制法对凤丹皮饮片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加工方法样品中丹皮酚的含量。结果:确定的趁鲜切制方法为:采收4年生凤胆皮药材净制,趁鲜切片,晒干。结论:该研究为凤丹皮饮片的产地趁鲜切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目的:探索苦杏仁微波炮制的可行性和最佳工艺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比较各炮制品及生品之间的化学成分变化,高效液相法测定各炮制品及生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正交优选微波炮制苦杏仁参数。结果:微波炮制苦杏仁的苦杏仁苷含量不低于传统炮制苦杏仁,在优选的微波条件下明显优于传统方法。结论:确定了燀后炒的可行性及微波炮制苦杏仁的最佳工艺参数,即每30g净苦杏仁80%火力微波加热4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