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钙化焙烧高铬型钒渣分离钒、铬

来源 :第三届钒钛微合金化高强钢开发应用技术暨第四届钒产业先进技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yue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探究了在微波钙化焙烧高铬型钒渣过程中焙烧温度、m(CaO)/m(V2O5)、焙烧时间和焙烧功率对高铬型钒渣提钒和铬的浸出率的影响.焙烧温度对钒的浸出率影响很大,随着温度升高到850℃,钒浸出率不断上升,温度过高超过850℃时浸出率下降.焙烧温度对铬的影响较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m(CaO)/m(V2O5)的增加,钒浸出率升高并在m(CaO)/m(V2O5)为0.85时达到最大;而铬的浸出率随着m(CaO)/m(V2O5)的增加缓慢增加.随着焙烧时间和焙烧功率的增大,钒和铬的浸出率均升高.最佳的微波钙化焙烧条件,焙烧温度850℃、m(CaO)/m(V2O5)为0.85、焙烧时间1.5h、焙烧功率2kW,钒和铬的浸出率分别为为90.81%和3.84%.
其他文献
文章通过测量点焊接头的熔核直径、熔透率,检测接头抗剪力、硬度,分析接头显微组织构成及形态,评价DP780冷轧板电阻点焊性能,并给出试验条件下的可焊工艺范围,以及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DP780冷轧板点焊性能良好,当电极压力为3kN时,焊接电流可取8~10kA,焊接时间可取10~20cyc,但焊接电流10kA,焊接时间20cyc不可取,电极压力为4kN时,焊接电流可取8~9kA,焊接时间可取10~
在Gleele-3500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了Ti微合金化P750L热轧钢板在不同加热温度和终冷温度下的热模拟实验,分析了不同加热温度和终冷温度对显微组织的影响规律,确定了工业生产方案,并完成了试制.试验结果表明:在1220~1260℃进行加热保温,配合合理的控轧控冷工艺,生产的Ti微合金化P750L热轧钢板组织为准多边形铁素体+微量珠光体,力学性能优良,韧脆转变温度在-40℃以下.
为了获得强塑积为30000MPa·%的相变诱发塑性钢(TRIP钢),本研究采用相图计算结合准确实验,设计了不同成分含钒、钛、铝的实验钢,采用SEM、TEM、XRD以及室温拉伸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合金元素对实验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含碳量0.31wt%的实验钢,其在820℃等温3min,400℃等温5min的TRIP处理条件下,获得理想的强塑积(30212MPa·%).
参照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方法,研究了60Si2MnV1新型弹簧钢样品880℃淬火后,分别经过480℃、500℃、520℃回火处理样品的高周疲劳行为.结果表明:经过500℃回火的样品的疲劳极限达到了1180MPa.经过520℃回火样品的疲劳极限比500℃回火样品略低,达到了1080MPa左右,经过480℃回火的样品的疲劳极限是最低的,只达到了820MPa.
连铸坯或锻坯在热轧之前需要进入加热炉再加热,板坯在加热炉内的温度分布均匀性影响轧制工艺的控制精度.本文针对热轧TC4钛合金板生产的实际加热情况,按照加热炉的实际几何尺寸建立了加热炉热流耦合有限元模型,开展钛坯再加热过程的模拟分析,得到了炉内温度场、气流速度场、燃烧稳定后各气体含量以及板坯在加热炉内不同位置的温度场.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炉内最高温度约为2300℃,炉内总体温度为800℃-1500℃,均
本文利用Gleeble-1500D对含钛低合金钢进行热模拟压缩实验研究,考察了变形速率与变形温度对该合金钢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并构建了该种合金的变形本构关系和动态再结晶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变形温度较高、变形速率较小时,越易发生动态再结晶,但是平均晶粒尺寸也越大.运用模型结果进行模拟仿真,发现模拟结果与实验获得的微观结构相近,表明了应力-应变本构关系和动态再结晶模型能较好的预测实验结果.
为了探究制备优异性能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3V2(PO4)3(NVP),我们利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一种新型改性的碳包覆的磷酸钒钠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对样品进行了晶体结构和物相分析;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样品的谱学性质和基团成分进行了分析;采用扫描电镜(SEM)对样品的表观形貌和粒度进行了表征;利用热重分析仪(TGA)对样品的含碳量进行了检测;采用充放电测试系统对材料电化学
本文研究了用W/O微乳液体系从沉钒废水中萃取钒.在N263/正庚烷/异戊醇/NaCl微乳液体系中,N263作为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萃取剂起着双重作用,异戊醇作为助表面活性剂,在正庚烷中形成微乳液.由于微乳界面面积的大幅上升,W/O微乳液体系加速了钒萃取,提高了钒的萃取性能.由于离子缔合作用,钒被萃取到微乳相中.还研究了不同参数对萃取率(E%)的影响,如水乳比、表面活性剂浓度、料液pH、助表面活性剂
文章介绍了金属钒的不同制备方法及优缺点,对金属钒提纯精炼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对各种精炼技术所制备的纯钒质量进行比较.高纯钒加工过程中,重点分析氧对纯钒加工性能的影响机理,以及退火温度对纯钒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本文通过一次钙化焙烧-酸浸提钒,二次钠化焙烧-水浸提铬,将高铬钒渣中的钒与铬分别高效地提取出来,通过单因素实验对该过程中钒、铬的焙烧浸出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通过XRD分析对此过程中的物相变化进行表征,从而得到两步选择性焙烧-浸出过程的反应机制.实验表明:在一次钙化焙烧过程中,以n(CaO)/n(V2O5)为0.5-1.25的配钙比将CaO加入高铬钒渣,并从室温加热到950oC并恒温1h,钒的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