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心理疾病患病率与求助率之间存在巨大鸿沟,心理疾病污名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心理疾病污名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和各种文化中,它的存在阻碍了心理疾病患者的求助意愿,给个人发展和心理疾病治疗以及相关群体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因此,减少心理疾病污名、提高心理疾病患者的求助行为一直是心理健康领域的重要议题。为了减少污名,提高求助行为,各国研究者做了大量的努力,其中,教育和接触是最常用的两种方式。对教育干预的研究较多,但对教育的干预效果各研究者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相比于教育,接触被认为是更有效的干预方式,但目前国内对于接触的研究还寥寥无几。因此,本文以目前患病率较高的抑郁症为例,探索和检验教育与接触对污名及求助行为的干预效果,并发现其中的作用机制。围绕这一目的,本文进行了如下两个研究:研究一,采用教育方式对大学生抑郁症污名进行干预,设干预组和对照组,检验教育干预的效果,同时引入心理疾病观核心维度作为中介变量探索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教育干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社会距离,显著提升同情情绪。心理疾病观核心维度中的个体影响严重维度在教育干预与社会距离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心理疾病观核心维度中表现怪异维度在教育干预与恐惧情绪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二,采用视频接触的干预方式对精神科求助行为进行干预,同样设干预组和对照组,检验视频接触的干预效果,引入心理求助行为的社会容认度和心理疾病观核心维度为中介变量。结果发现,相比对照组,视频接触能够有效提升干预组求助精神科治疗的态度,增加对抑郁症整体糟糕性的认知评价和对抑郁症原因的理解。心理求助行为的社会容认度作为接触干预和精神科治疗求助态度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成立,心理疾病观核心维度中原因难理解维度在接触干预和精神科治疗求助态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