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定点精量灌溉技术发展荒漠地区路域经济

来源 :中国首届沙产业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ausun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路是人类文明沟通与延伸的经络系统,在道路沿线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十分活跃,人员和资金流动频繁,在道路两侧一定区域内生产力比其他地区要高的多。目前我国西北地区交通线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点到点的对接,即城镇之间的沟通与连接,而中间许多地段未能有效利用起来,造成道路交通投资的巨大效益盲区。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荒漠地区现有道路交通便捷的优势,使当地人口通过生态移民,在公路两侧集中居住,然后采用定点精量灌溉技术,发展集约化的高效种植业,解决西部地区人多、地少、水缺的困境,逐步提高定居人口生活水平,以此带动沿线的路域经济,促进社会就业,提高人民收入,同时促进天然植被尽快恢复生态功能,这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和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研课题。
其他文献
土地沙化、荒漠化是当前全球最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它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防治土地沙化和荒漠化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责任。本文依据辽宁省土地沙化、荒漠
本文结合三北工程建设的主题,探讨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三北工程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就,为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二、三北工程探索走出了一条治沙与富民良性互动的
本文在现代农业发展与政策环境的背景下,结合国家级新农村示范建设的目标与理念,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区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对区域现状分析及定位的基础上,提出区域社会主义
会议
发展沙区产业是防沙治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河北省重点沙区后续产业发展现状,总结出河北省沙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今后沙区发展后续产业的指导思想,发
本文对近50年来中国北方典型地区沙漠化的发展与逆转态势进行了分析。文章指出,对北方250×104km2范围内的遥感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到2000年,主要典型地区沙漠化土地已达到38.57
荒漠化以其发展速度和严重的灾害性而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开展荒漠化与其驱动因素之间的量化及动态模型研究,对荒漠化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3S技术,结合元胞自
会议
本文对历史时期宁夏沙漠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宁夏地处中国内地腹心地区,距海洋比较远,气候干燥少雨。由于地质构造原因,地下有丰富的沙源,为沙漠化提供了物质
会议
本文对钱学森沙产业理论与西部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进行了阐述。西部大开发,生态是重点,沙漠化防治是难点,沙区各族群众脱贫致富是焦点,突破口是“绿化-转化-产业化”。现实的选择是
本文对发展沙产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阐述。沙区是农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沙产业是沙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保障和必需。“沙产业”的理论,应该在
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林草植被、再造秀美山川、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战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