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路边汽车格收费成效检讨

来源 :第二十四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xiao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北市路边汽车停车格在2015年1月计有49,154格,其中约有半数之停车格长期未纳入收费管理.在免费停放的情形下,产生格位被长期占用的现象,除不符路边汽车格为公共设施公用的本质、违背道路供人车通行的主要功能外,更让市府无法充分运用停车收费管理之政策工具,来提升绿色运输使用比率.有鉴于此,市政府交通局于2012年7月进行民意调查,发现有73.5%民众赞成以收费方式改善长期占用之情形.市府遂逐步研拟收费计划作业,并在2015年全面进行全市路边汽车停车格收费.经调查44条新纳入收费路段的停车延时,显示实施收费后,路边停车格位平均周转率提高2至3倍,这代表收费后确实改善了久停占用的情形,而公有停车场的月票询问度增加约20%,民间停车场月票亦有成长,显示本计划已达成将民众之停车行为引导为“以路外为主、路边为辅”的目标.全面收费后路边停车格平均每日营收约可增加新台币125万元,增加之收入将用于兴建本市路外停车场、引进智慧化营运管理及汰换停车场老旧设备,以改善停车环境.本计划将每半年定期检讨,依据路边停车格位之使用情形进行费率调整,让收费标准符合各地区之停车需要,并检讨尚未征收之道路用地的停车格,以及尚未规划停车格位的公用空间,以达成全市全面停车收费管理.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目的在于利用碰撞构图系统化平台建置,汇整碰撞类型,提出易肇事路口改善策略.因道路交通事故容易发生于特定路口内,绘制其碰撞构图,建立系统平台,定位其碰撞点位后,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作为一种新型化的市政基础设施,有着显著的城市效益.统筹评估各项资源要素、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是建设综合管廊的基础.本文总结了与综合管廊规划建设相关联
  本文针对目前滨海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交通拥堵、用地紧张等问题,提出集约化利用道路地下空间的可行性及必要性。通过研究青岛市地下空间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对道路地下空间集
随着社会发展加速,城市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为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通过介绍地下空间的定义、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提出生态型地下空间
城市人口的膨胀和机动车的迅猛增长导致很多城市出现了交通拥堵现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可以分流地面交通,改善交通运行状况.青岛地形条件良好,可以开发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地下交
当地交通主管部门于2015-2018年推动“台湾地区自行车友善环境路网整体规划及交通厅自行车路网建置计划”,希望借鉴东部自行车路网示范计划经验,打造节能省碳、绿色交通生活.
台北市公有停车场自1988年10月于洛阳停车场建置自动化收费系统以来,不断寻求资通讯技术与方法,以解决停车场管理与停车效率之停车问题,包括进出停车场闸门无须人员管控之自
本计划已于2008年推动,累计至2015年已有50处机关、学校参与,共提供3,594格停车位.然有鉴于台北市为高密度开发城市,为减少开挖地下停车场及绿地,本计划期以投资报酬率较高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停车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停车难、停车乱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居民出行环境和城市形象.本文以旅游名城泰安市为例,对停车现状进行
本文在对上海市停车环境现状和既有停车管理收费价格政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剖析既有价格政策存在的问题,以调控小汽车出行为核心,提出基于不同功能和类型的停车设施服务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