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治疗带状疱疹60例临床观察

来源 :第八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uallle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选择带状疱疹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用半导体激光照射皮损区和穴位,每日1次;对照组用采用阿昔洛韦片口服,每日5次,每次0.2、斯奇康注射液隔日1次,肌肉注射,每次0.5mg.疗程均为2周,2周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确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
其他文献
目的:研制一种低成本人体运动轨迹检测与分析系统.方法:通过摄取人体运动图像,利用彩色图像处理方法辨识粘贴在待分析部位的标志点,得到运动轨迹,对人体运动进行棍图、位移和角度、相图等分析和对比研究.结论:研制的矢状面人体运动轨迹检测与分析系统使用简单、占地面积小,并可以与三维测力台进行同步检测.分析软件集成了步态分析常用的方法,生成检测报告快捷方便.
骨折(fracture)是指骨或骨小梁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发生中断.本文介绍了骨折的分类,骨折的愈合,并探讨了四肢骨折后的康复评定,康复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据统计,超过80%患者经适当的非手术治疗都可获得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我院自1999年以来采用牵引、物理治疗及腰背肌功能训练等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8例,取得较好疗效,本文对其临床资料、治疗方法、治疗结果进行了总结。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长期卧床患者也呈明显增高的趋势.由于长期卧床其急慢性并发症也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其中骨质疏松即是慢性并发症之一,并成为长期严重疼痛和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逐渐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因此我病房近2年来对82例长期卧床并发骨质疏松患者运用循证护理的模式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达到满意的效果.
目的:通过对64例与颈椎推拿相关脑血管意外病例的研究探讨患者的起病特点、潜在的危险因素、并发症特点和神经性后遗症.方法:三位研究者用了相同的资料提取方法对以往64例关于颈椎推拿后脑血管意外记载进行了了独立的研究.采取描述性统计方法设计描述患者和并发症的特点.由连续性变量计算得出均值和标准差.采用频率和比率设计进行明确的推理.结果 近117例推拿后脑血管缺血在英文文献中报道.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及对脑血流灌注影响.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综合治疗组除内科常规治疗外还进行电针和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进行内科常规治疗,均治疗12次为1疗程,治疗2个治疗观察疗效,并用SPECT观察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吞咽功能、脑血流灌注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6.88%,对照组66.67
脑血管病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脑血管病的治疗已经从经验治疗迈进了循证医学时代.循证医学证据向人们展示了卒中单元治疗的巨大威力和美好前景.卒中单元是一种全新的病房管理模式,它将卒中病人集中收治,以卒中小组治疗为核心,强调早期规范化治疗及康复,将神经介入、神经影像、神经外科等各种医疗资源进行高效整合,能显著降低卒中病人的死亡率,减少神经功能损害,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尽管经过康复治疗,大多数的中风偏瘫病人能够达到不同程度的行走,下肢的痉挛仍然会对站立和行走造成相当不利的影响.当痉挛影响到下肢运端肌群例如踝跖屈肌的时候,就会造成足下垂,影响踝关节的功能,在由坐到站的初期以及行走的站立项末期会阻碍踝背屈,从而降低了行走速度,形成步态异常,增加摔例的风险,下肢痉挛可能是形成中风后残疾的主要原因.在治疗痉挛的各种方法中,选择性的切断腓肠肌运动神经分支的方法已被临床试验
吞咽是人类维持生存所必需的营养及呼吸气道通畅的重要途径.吞咽的基本作用是将食物由口腔运向食管,启动消化过程.此外,也有排清口腔内唾液、阻止唾液进入呼吸道的作用.由于口咽部是呼吸与消化系统的共用管道.因此,吞咽与呼吸是相互抑制、相互协调的两个不同过程.
目的:探讨毫米波、中频电配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临床效果.方法: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以毫米波、中频电理疗加用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疗程7~14天.以疱疹范围的不再扩展为病情高峰期,疼痛消失的时间,结痂时间及痂脱落时间以天数为单位,并观察有无后遗疼痛,两组数据均经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发病至就诊时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治疗后高峰期,疼痛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