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铂纳米颗粒-聚香兰素复合膜的一氧化氮传感器的制备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研究

来源 :2016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ncjw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中,一个能有效测定生物体内一氧化氮的微传感器界面被成功构建。借助于电沉积和电聚合的方法,将铂纳米颗粒-聚香兰素复合膜修饰到活化的铅笔芯电极表面,形成新型的一氧化氮微传感器界面。
其他文献
层状的β-Mo2C纳米管,由于其具有超细纳米晶、较大的比表面积、电荷转移快、特殊的管状结构等特点,因此在析氢反应中是一种理想的电化学催化剂[1]。本文利用碳化钼纳米管比表面积大以及可以选择性吸附单链DNA的特点设计了低背景免标记荧光生物传感器来检测双酚A(BPA)。
KRAS基因在肿瘤细胞的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研究表明KRAS基因突变可作为抗EGFR单抗的疗效预测指标,抗EGFR单抗药物仅仅对KRAS野生型的患者有效[1,2]。因此,构建诊断KRAS基因突变的方法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等具有重要意义。
谷胱甘肽是细胞中最丰富的非蛋白分子,以氧化型(GSSG)和还原型(GSH)两种形式存在于细胞中。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是一种利用还原性辅酶(NADPH)将GSSG还原成GSH的黄素酶,对维持细胞内GSH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1]。碳点(Carbon Dots,CDs)作为一种新型荧光纳米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光学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和低的细胞毒性,在生物分析方
羟基自由基(·OH)作为一种强氧化性自由基,可以通过电子转移、加成、脱氢等方式与许多生物分子发生反应,也是调节并参与光化学反应的关键性物质。其寿命短和选择性低的特点使得难以准确测定·OH的浓度。
硒是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摄入不足或过度都会引起相关疾病。水体中由于自然环境或工业排放含有一定量的硒,主要以Se(Ⅳ)和Se(Ⅵ)形态存在。目前,关于硒元素的检测有不同的方法,如荧光光谱法、化学发光、免疫方法、LC-MS,GC-MS和ICP-MS等。
尿酸(UA)是人体内嘌呤代谢过程中最基础产物,体内尿酸的生成和排泄不平衡时,会引起血液中尿酸含量的异常而诱发多种疾病,如痛风、高尿酸症、莱纳综合症[1-2]等。因此,定量分析人体中的尿酸,不论是在临床诊断还是在药物控制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4]。
酒样中包含了不同浓度的成百上千种组分,这些组分主要包括水,乙醇,丙三醇,有机酸和糖类。由于传统的1H NMR谱存在着多种影响准确定量分析的因素[1],例如:信号高度重叠、未知物干扰等,使得想要基于其对这种复杂样品中的目标组分进行准确定量分析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
在纳米尺度上实时检测催化反应,可以提供更丰富的微观尺度上的反应过程信息[1],这对于反应催化机理的研究等有着重要的意义。相比于其它检测技术,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能在不损伤样品的前提下,实现反应过程中分子信息的实时在线采集,也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反应的实时监测[2]。
本论文是利用氧化石墨烯(GO)与单壁碳纳米管(SWCNTs)的导电性和高的表面活性[1,2],使其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DA)通过静电吸附制备导电性能较好的复合材料,然后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将Fe(CN)63-/4-吸附到复合材料的表面。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构建传感器可实现对多种生化分析物间相互作用的实时监测[1,2],然而,其对痕量小分子物质检测的灵敏度受到限制。近年来,随着纳米科技的兴起,纳米材料与SPR 技术结合构建的传感器得到了迅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