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自由度结构拟动力实验数值积分方法研究

来源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第九届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和工程应用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09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多自由度拟动力实验中用于计算结构动力反应的三种数值积分方法:中央差分法、双β参数法和隐式α-C方法,并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讨论了数值积分参数对结构振动周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隐式α-C算法迭代精度高,误差小,可以较准确地模拟结构的振动周期,减少残余误差对实验结果产生的不良影响,是拟动力实验应该优先考虑选取的数值积分方法之一.
其他文献
以适用于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材料的微细观结构形成机理以及其变化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善材料的微细观结构能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超声波检测结果表明,矿物掺合料和高效减水剂的引入,将明显改善水泥石和集料的界面结构,淡化界面过渡区,降低"墙壁效应"的影响.耐久性试验结果表明,在现有型钢混凝土试件浇筑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改进浇筑模具,使其形成"组合试件",其
通过对16组66个立方体强度为27.5~74.3MPa的商品混凝土无筋和有筋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和自然干燥养护条件下1~180d收缩变形的量测结果,较详细讨论了混凝土龄期、混凝土抗压强度、构件所处的环境湿度条件、构件尺寸、配筋率以及膨胀剂等因素对商品混凝土收缩变形的影响.通得分析得到了综合考虑混凝土龄期、抗压强度、构件所处的环境湿度条件、构件尺寸以及配筋率等因素连续变化影响的商品混凝土收缩变形实用
根据混凝土结构动态相应观测数据,建立了基于优化算法的混凝土弹塑性本构关系辨识方法.混凝土本构关系参数识别问题采用优化方法求解,所建立的极小化目标函数以试验观测数据和理论计算的模型相应数据为基础.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观测噪音的情况下所提出的混凝土弹塑性本构关系辨识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识别出模型的材料参数,并且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较高的识别精度.
我国现行规定,当采用预应力控制方法张拉钢筋时,应校核预应力筋的伸长值,而量测方法所获得的预应力筋伸长值均不可避免地包含了预应力构件张拉时的弹性压缩值.本文计算了静定和超静定结构中预应力构件受侧向约束和轴向变形影响下预应力筋的有效变化值,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
在T形柱框架节点低周反复试验的基础之上,利用ANSYS进行了节点受力性能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并与试验结果对比,考察了轴压比、柱翼缘宽度等因素对节点裂缝开展、节点的破坏机理的影响.提出了翼缘宽度对节点抗剪性能的影响与梁柱抗弯刚度比有关.
钢丝网外喷高强砂浆加固混凝土结构是一种新型结构加固方法.本文对4根钢丝网外喷高强砂浆加固钢筋混凝土柱和3根对比钢筋混凝土柱进行了轴压试验研究.随后采用ANSYS有限元程序对试验试件进行了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合理选择有限元分析数值模型,可较好的预测加固柱的轴心受压性能;采用该加固方法能有效的约束柱子横向变形,对提高钢筋混凝土柱的轴压承载力和延性有明显的效果.根据试验和数值
一般认为由于结构的扭转信息难于测量,给结构识别的实际应用造成了障碍.本文经过精心安排测试方案、布置测点和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成功地对西北第一高楼-陕西省信息大厦进行了动力特性原位测试,得到了该结构的前2阶扭转自振频率.并将结构整体上视为变刚度一端固定的扭转杆,利用测试结果识别得到了结构相关的综合参数.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研究和工程单位对于FRP(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砌体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应用.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对于该项技术的研究成果及最新发展动向和方法,并重点评述了目前应用此项技术必需解决的若干关键问题,以期进一步推动应用FRP片材抗震加固砌体技术的深入研究.
预应力碳纤维加固混凝土结构正在成为碳纤维加固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调查了目前国内外预应力碳纤维加固技术的研究现状,就这个方向展开的一系列研究工作的结果进行了讨论,并介绍了预应力碳纤维加固技术应用工程实例,对于预应力碳纤维加固技术将来的发展提出了一定的观点.
本文介绍了相同形式的多层密肋壁板结构房屋模型和砌体结构房屋模型的试验情况,根据试验结果,对两种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密肋壁板结构在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及耗能性能诸方面均优于砌体结构,是一种新型的抗震结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