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廠廢棄有機污泥以連續批次厭氧消化產能源氣體之研究

来源 :2007年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运行与管理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zi92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利用回分批次式(Sequential Batch Reactor,SBR)反应程序,进料不同产业废水厂污泥,以两相式於35℃下探讨废弃污泥中的有机物厌氧消化之产气效率。实验第一部分为低浓度污泥来自生活污水厂,控制进流污泥浓度TS=1%,进行三试程HRT分别为32、40及48小时;第二部分为取污水厂、食品厂、面粉厂、啤酒厂污泥,控制进流污泥浓度TS=2%。由实验结果得知,低浓度污泥pH介於6-7之间,ORP约-200mv,於短HRT(32小时)有较佳的产氢状况。经过加热前处理的污泥其最佳的氢气浓度为0.36%,产氢效率以每日投入的负荷计算平均产氢率为0.0652mmol/L/day,产氢量为0.079mmoleH2/g-TCOD,生活污水处理厂之水解污泥基质,废弃污泥的TVS/TS约在49%-52%间,可供利用产氢基质有限,因此低浓度污泥实验中氢气回收量皆不大。四个污水厂的污泥经厌氧消化後,其产氢速率范围约在0.5-8mlH2/hr,产氢浓度的变动范围在0.2~1%,污水厂、食品厂、面粉厂、啤酒厂污泥产氢速率分别为0.0875mmol/L/day、0.0626mmol/L/day、0.2049mmol/L/day、0.0701mmol/L/day,结果发现产氢速率不规则,显示氢气几乎是在短时间被释放出来,以面粉厂污泥的单位基质产氢量为0.082mmolH2/gCOD比其他三厂的高,四个污水厂污泥COD去除率介於15~30%之间,甲烷回收率可达到50~70%,在污泥厌氧消化中以面粉厂污泥产氢及产甲烷是较具有潜力的。
其他文献
基于流离和多相生物反应原理开发了耦合生物反应器,考察了该反应器的脱氮效果和污泥减量效果,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动态循环封闭反应器,考察多孔载体内污泥的厌氧分解情况。研究表明:耦合生物反应器在进水COD负荷为0.80~1.20kg/m3·d、NH4+-N浓度70~90mg/L、TN浓度75~110mg/L、HRT=8h、温度约25℃时,采用低氧+厌氧+好氧工况较全程好氧工况具有更高的TN去除率和更
在所有的水处理技术和方法中,絮凝沉降法是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一种既经济又简单的水处理方法,己被广泛用于上下水、循环用水和工业用水的处理过程,可以用来降低废水的浊度和色度,去除多种高分子有机物、一些重金属离子和放射性物质等。此外,絮凝沉降法还能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而决定絮凝沉降效果的因素之一是投加高效能的絮凝剂。本试验选用三种常见的混凝剂FeC13、A1C13、PAC,并结合高分子絮凝剂,分别对高碑
实际生产中,当浓缩池停留时间为12~16h时,虽然可以避免磷的过量释出,但浓缩污泥的含水率较高,以至影响后续脱水机的效率。因此,在剩余污泥的浓缩脱水系统中,有必要合理选择污泥浓缩时间,以统筹考虑磷的厌氧释放、污泥含水率和脱水机效率等诸因素间的关系,才能获得较好的综合效益。试验结果表明,静置沉淀时间达56h时剩余污泥中磷的释放量才发生突跃,故适当延长污泥在浓缩池中的停留时间、降低浓缩污泥含水率,有利
本试验采用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处理小区生活污水。考察了碳氮比(C/N)为7,回流比为0.6的情况下,五组不同进水流量分配比(λ)对系统硝化效果、反硝化效果以及总氮(TN)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λ为0.2∶0.3∶0.3∶0.2时,系统的硝化容量能够满足进水中NH4+-N所需的硝化容量,硝化效果最好;反硝化效果受到污泥有机负荷(F/M)的影响,λ为0.2∶0.3∶0.3∶0.2时,进水中的碳源恰好满
生物膜滤程序(BioMF;biological membrane filtrationprocess)为一种创新的MBR(membrane bioreactor)技术,系结合「生物滤床区」和「薄膜分离区」之创新废/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生物滤床区采用不织布载体(carriers)作为生物滤床之生物介质(media),具有高效率、高稳定性及操作简易等特点。而後续薄膜分离区主要是利用适当配置的薄膜模组(m
近年利用UV光来改善Fenton法的效率的photo-Fenton法广被研究,此法对於有机物的矿化效率虽然相当有效,但仅能在低pH值(pH≤3)与UV光下进行反应;最近发现若催化剂亚铁离子是在均相的系统中进行氧化反应,反应後会产生三价铁的污泥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上较不方便,故如何把含铁催化剂固定化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研究已经成功的利用流体化床-Penton(FBR-Fenton)法与三相流体化床(
电聚浮除法(简称EPN工艺)为电化学处理方法中较新颖的废水处理技术之一,其原理系利用外加电场,使污染物之正负电性重新排列,产生偶极化现象,并利用特殊流场作用,使污染物质自凝成较大胶羽,以浮除方式去除。本实厂案例炼油废水油脂浓度高达16,050mg/L,处理後出水20mg/L,EPN去除率99.9%;相对SS与COD去除率亦有99%以上。切削油废水COD高达5,030mg/L,处理出水135mg/L
透过监控系统使自来水事业在营运管理上,能更有效的达到充足的水压、丰裕的水量与安全的水质;多年来大台北区在供水系统管理方面,不断更新改进,也累积一些良好的经验与成果,包括建立监视监控运用系统,利用电脑科技网际网路及配合电传设施,使配水效率提高;并从各种节水、安全、安定管理的观念,提高水资源产业面之精进管理,除了有效运用高效率S/3SCADA监控系统设施,并包括PLC(可程式控制器)、RTU(远方监视
人造纤维在民生与工业是一个应用非常广泛之产业,本文即以人造纤维之聚酯制程废水为研究对象,探讨厌氧-兼氧微生物薄膜系统(membrane-coupledmethanogenic and facultativebioreactor,MCMFB)之应用可行性;本研究使用之MCMFB分成厌氧(甲烷)反应槽(有效体积10L)与好氧反应槽(有效体积20L),使用中空纤维薄膜,其平均孔径(pore size)为
针对大型污水处理厂同步脱氮除磷间的矛盾和低温条件下运行不佳的问题,本文通过一年时间对北京市清河(200 000m3/d)和酒仙桥(200 000m3/d)两座大规模污水厂脱氮除磷工艺参数的研究和调控,分析2006年1-12月份的运行数据,分析总结提高污水厂脱氮除磷水平的控制参数。重点研究大型污水处理厂在低温条件下的优化运行方法和关键控制因子,并从水相和污泥相两方面分别进行考察及验证。本论文的研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