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共同正犯理论的重新检视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_1209WT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人以上的过失行为共同作用而产生犯罪结果,应当以过失竞合、同时犯还是共同正犯论处,这在学说与实务上均存有争议。本文介绍了共同正犯的修正抑或罪责的不当扩张,指出过失共同正犯概念对于过失共同行为的归责并无实益,探讨了我国如采纳过失共同正犯的负面效应与衍生问题。
其他文献
2002年《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颁布,规定了缴纳抚养费是一种行政征收,这无疑是中国法制建设的一大进步。然而,各地方制定的社会抚养费具体征收标准仍然带有浓厚的行政处罚色彩,尤其是针对富人的惩罚性征收标准。这些规定背离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立法原意,也不符合行政征收的公共利益判断标准。本文通过对社会抚养费的性质和征收标准的探讨,对目前的征收标准提出质疑,以期待社会抚养费回归行政征收的本来面目。
民工第二代的高犯罪率令人心忧。明确界定民工第二代的范围,在此基础上从五个方面分析影响民工第二代犯罪的因素:恶劣的生活环境,正规教育的排斥,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由此引发的交流障碍和个性自闭,另外不良大众传媒的影响等都是可能的原因。对此,提出了几条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预防和控制民工第二代犯罪是关系到城市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在经济全球化和投资、贸易自由化纵深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法律的“全球化”理论,一经提出并介绍到国内,便在国内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而成为国内法学界理论研究的又一个新的“增长点”。本文对“法律全球化趋同”的动因进行了探析,浅谈了“法律全球化趋同”的路径选择及效率评价。
WTO的最高宗旨不是自由的国际贸易,而是世界范围内的福利增长和可持续发展。WTO作为世界性的贸易体制,一方面用宪法的精神和要求约束成员国政府,另一方面自身也按宪法的要求进行架构和运作,并努力推动国际事务的宪法化和法治化。WTO具有明显的宪法属性,可以认为是国际宪政主义在世界贸易领域的探索和实践。
西方法律传统是在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宗教、文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经历了一个长期磨合的过程。期间形成的一些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制度和经验对我国的法治实践和理论研究有鉴戒作用。但西方的制度和经验无法代替我们的研究和实践,中国目前奉行的以借鉴、移植西方法律制度为特征、以制度建构(立法)为中心的法制现代化发展战略值得深入反思。
松花江污染事件是一个全球性事件,是中国逐步跌入风险社会的一个早期症状。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的一个关键点是,世界风险社会唤起了一种可能消除人类、动物和植物之间界限的普世性日常生活意识。生态现代化论者则主张致力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结构优化的全球发展,以与环境更加良性的发展相配套。因此,全球结构中的环境法面临的两个困境足:如何在主动或被动进入的风险社会或生态现代社会背景下规制和管理各种风险,以及如何超越“人
宪法爱国主义经过哈贝马斯的阐发成为当下的重要理论。作为国家认同的新模式,宪法爱国主义的提出直接针对民族主义,它在追求对特定国家的认同的同时带来了世界主义。宪法爱国主义在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均存在悖论。但是,正是这个矛盾的宪法爱国主义前行于悖论之中。
本文介绍了全球化与商事习惯法发展的历史考察,分析了全球意识对商事习惯法研究的影响,浅谈了商事习惯法研究对实现法律对话的意义。
如果说,法律全球化现象对法理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即法理学不仅要站在国家法的立场上研究法律,而且也要站在法律全球化(世界法)的立场上研究法律。那么,这一要求对于法哲学也是适用,因为法律全球化同样涉及深刻的法哲学问题。本文介绍了法律全球化的法哲学问题,浅谈了从法律本质看法律全球化的意义,阐述了从法律文化看法律全球化的现实性,探讨了影响法律全球化的其他因素。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和社会关系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表现出四维八重的关系,即民族国家与国际社会、政治国家与国内社会、国际社会与国内社会以及民族国家与政治国家这四个维度之间的八重关系。具体而言:民族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削弱与在国际社会中的新一轮崛起、政治国家对国内社会的管制的松动与对国内社会的强力渗透、国际社会对国内社会的既帮助又改造与国内社会对国际社会的既联合又异化、民族危机压力下民族国家和政治国家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