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及其限度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rdy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的研究方法基于以下两个命题:1.法律是经济生活在上层建筑当中的翻译。2。社会科学(自然包括法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其目的在于现有条件下构建和谐正义的社会关系。从经济和人自身本性出发研究企业的社会责任。第一章考察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历史演变和两大有关企业的理论学说,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第二章则人自利和利他的本性出发论述了企业社会责任的限度。笔者指出: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在于投资者、经营者自利性与利他性间的平衡协调,这种平衡协调的幅度即表现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限度,而此种限度取决于主体所处的具体历史文化条件。而第三章正是运用第一章和第二章的结论,结合我国所处的具体的历史文化条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法治运行作了一简要论述。
其他文献
针对司法会计属交叉学科需要多学时才能讲透,而现有司法会计课程课时少且多为选修课以及可选取的教材版本较少、现有教材内容老化、结构安排不尽合理的现状,提出司法会计教材应具有自己的理论和知识体系,司法会计教材要充分吸收相关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并积极借鉴司法会计工作者的实践经验,并针对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分别编写,以满足社会对司法会计教材的多样化需求。
出庭作证是法务会计诉讼支持业务的重要一项。但法务会计究竟是以何种身份出席法庭,提供意见,对于该意见对庭审和裁判的影响力甚为关键。对此,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前者将法务会计视为“专家证人”,而大陆法系国家则将之视为“鉴定人”.经过比较可以发现,英美法系的做法更易实现公正。我国应将现有的鉴定人制度向专家证人制度改造.
我国法务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着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层次参差不齐、培养方案不统一等方面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法务会计基础理论研究不到位、对社会需求认识不足、对法务会计与相关概念及学科的关系认识不清,对此,我们应当加强理论研究,明确法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找出法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法务会计具体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出真正适合社会需求的法务会计人才。
2005年10月1日实施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宣告了我国由公、检、法,司设立的鉴定机构作为主要鉴定人的历史已经结束,为注册会计师从事法务会计鉴定业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注册会计师法务会计鉴定在性质、资质、收费和法律责任等方面有别于公检法系统内部的司法会计鉴定,注册会计师法务会计鉴定制度的构建对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促进注册会计师法务会计鉴定业务健康有序发
曾经关注过安然案件的法律学人不会忘记甚至心存疑虑:誉满全球的美国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在未进入诉讼程序之前就已经欣然允诺“愿意拿出数亿美元进行赔偿”,这其中的缘由是为什么?当时,笔者在关注此案时倍觉惶惑,存有诸多疑问。但在美国对于外部股东的起诉,由于牵涉到净资产与股票市值的科学认定,当处于原初诉讼的漫漫旅途造势或说是起点之中。与此同时,我国也发生类似颇受时人关注的“渤海集团”证券市场民事侵权案”和“嘉
会计学与法学之间的交融越来越显现出来的今天,市场经济呼唤既精通会计又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法务会计专业人才,作为高等会计教育如何面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法务会计人才。在法务会计人才培养中应思考的问题是:正确认识法务会计与司法会计的关系,以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目前高等学校培养法务会计专业人才应采取的模式;如何科学、合理设置会计学专业法务会计方向的课程体系;法务会计方向学生的实践教
司法会计鉴定是司法鉴定的一个组成门类,是依据法律、法规,运用会计学、审计学、法学、证据学、鉴定学等专门知识和技术原理,对案件中涉及的有关财务会计事项进行检验鉴定,并提出鉴定意见,为诉讼提供证据的一项司法诉讼活动。作为一项司法诉讼活动,理应在诉讼法的规范中进行,以保证司法会计鉴定程序的正当。但司法会计鉴定作为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司法鉴定活动,有其自身的鉴定活动规律,因此,司法会计鉴定活动在诉讼程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提出,可以说是对人类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大贡献,而以立法形式对企业社会责任加以规制,更使其突破了道德的教化,进入了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范畴。自198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修改公司法,要求公司经营者对“利益相关者”负责以来,公司社会责任已相继为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司立法所广泛采纳。本文阐述了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的意义和可能,介绍了企业社会责任与市场信用法制之间的关系,介绍了市场信用法制
公司社会责任的基本理念日益为社会广泛接受,但是这一理念真正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制度现实,仍是一个“火热”的难点。本文关注公司社会责任的立法问题,因为立法是将公司社会责任理念付诸法律实践的逻辑起点和实现基础。公司社会责任立法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对公司社会责任的公司立法,即由公司法对公司社会责任进行法律规制:其二是对公司社会责任的全方位的立法,即从整个法律体系方面考虑对公司社会责任进行规制。本文讨论的是公司
我国《公司法》虽明确规定了高管违反勤勉义务的法律责任,但实践中适用该项责任的诉讼极为罕见。然而,在我国公司经营实践中,高管怠于履行勤勉义务并造成重大经营决策失误的事件屡见不鲜,故亟需对公司高管重大经营决策失误的赔偿责任及其裁判准则进行研究,以便为法律适用提高必要的法律依据与理论支撑。公司高管重大经营决策失误应依违反勤勉义务追究法律责任。勤勉义务是比较抽象的义务,因而需要对其作合适的界定,并对违反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