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镧有机金属框架构建超灵敏无酶过氧化氢传感器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ybul8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 new lanthanide metal–organic framework,[La(BTC)(H2O)(DMF)] was synthesized under hydrothermal conditions and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in combination with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SEM/EDX),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I).Electrochemical sensing features were studied by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and cyclic voltammetry (CV).The cyclic voltammogram of [La (BTC) (H2O) (DMF)] show a pair of redox peaks at ca.-0.7 V in 0.1 M pH 7.0 PBS which corresponds to LaⅢ(OH)-MOF/LaⅡ(H2O)-MOF couple.The La-MOF nanomaterials show high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towards H2O2.A linear range is from 0.5 μM to 8 μM.Thus,La-MOF is a promising material for H2O2 detection.
其他文献
以合成的钌联吡啶衍生物标记的抗菌肽为电化学发光探针,将其自组装在金电极表面构建成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以大肠杆菌O157:H7为检测物,当检测物与传感器表面电化学发光探针结合时,电化学发光强度降低,建立了直接法检测大肠杆菌的新方法,该方法检测大肠杆菌的检出限为226 CFU/mL.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能有效区分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与革兰氏阳性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与非致病性大肠杆菌.
碳基材料具有电化学性能优良、生物相容性好、成本低廉等特点,尝试利用碳材料的这些特点发展新型低成本、高性能碳基电化学传感器:(1)建立了碳纳米管的多种表面修饰、溶液分散及电化学传感体系;(2)发展了氧化石墨烯与导电石墨烯的新型制备方法,证明了石墨烯在构筑高性能碳基基底电极方面的良好应用前景;(3)首次实现富勒烯在光电化学生物传感中的应用;(4)建立了抛光石墨薄膜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其重金属检测途径.
鉴于硝基苯类爆炸物的低蒸气压与水溶性,发展其原位固相检测方法对于国土安全、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有的电化学传感技术使用水溶液电解质或刚性基底电极,仅能实现水相或气相电化学检测.采用常见滤膜作为柔性载体,基于无电沉积镀金技术,发展了一种离子液体电解质型纸质准固态电化学传感器,对硝基苯类爆炸物具有灵敏的响应,可用于植物叶片上2,4-二硝基甲苯(DNT)固体残留物的高灵敏、快速原位电化学检测.
现有光电化学传感器采用的金属基转换材料在可见光区的转换效率较低,本工作合成了一系列富勒烯-金属氧化物复合光电材料,并对其光电化学响应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富勒烯的存在能显著增强金属氧化物的可见光区光电转换效率.其中,富勒烯-纳米氧化锌(C60-ZnO)对抗坏血酸表现出高灵敏、高选择性的光电化学响应,在525nm 波长下的光氧化电流可达10μA,检测抗坏血酸的线性范围达到为1~50 μM,检测限为0
分子自组装主要利用非共价作用如氢键、金属键、疏水作用、范德华力、π-π 键、静电作用和电磁作用,自发地声称有序纳米结构1.这种方法简单、方便,能够在纳米尺寸对材料表面改性,使之具有抗腐蚀、抗污染、催化、亲水、吸附、生物相容、敏感和分子识别等性质2.分子自组装是纳米制备的重要手段.与分子自组装相比,离子水平的自组装研究较少.众所周知,欠电位沉积常常归因于金属离子在异源电极表面的吸附3,吸附层常常被称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元,依赖于各种信号分子的胞间信息与信号传导则是实现各种生命活动的基础.对于具有电化学活性的信号分子,超微电极电化学方法具有高灵敏、高时空分辨等特点,在单细胞信号分子实时态监测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近些年来,我们在纳米电化学探针实时探测突触间隙、新型高性能电化学探针用于细胞监测以及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细胞微环境模拟及监测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会议
肿瘤标志物的早期检测对肿瘤治疗效率的提高和疾病进展的评估至关重要.骨桥蛋白(OPN)是一种在肿瘤发病过程中与其密切相关的分泌蛋白.本文描述了一种基于OPN 及其相关抗体之间的特定反应和利用无标记的电化学方法来检测OPN 的方法.用包含巯基十一酸/巯基己醇、葡聚糖胺和合成多肽的人工合成三维材料作为基底来固定抗体分子.以循环伏安法、原子力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来表征基底的化学性质和基本形态.抗体
研究了基于固定化的CdTe 量子点与鲁米诺之间的共振能量转移增强其电化学发光的技术途径(ECRET),CdTe 量子点由APTMS/戊二醛交联膜或含石墨烯的交联膜固定于ITO表面,获得如图所示的功能化膜.以此为工作电极,鲁米诺的电化学发光信号获得了一个数量级左右的提高,最佳发光pH 值由原来的大于13 降低至11,拓宽了其应用范围.在最优条件下,对鲁米诺的检出限达到10-9mol/L.以此为基础,
会议
芦丁,又名为维生素P,是一种最常见的黄酮醇苷.由于其生物和药理功能,如抗炎、抗菌、抗衰老和抗氧化剂,它已被广泛研究和应用[1-3].本文以氧化石墨烯为原料,采用尿素为氮掺杂剂,在水热条件下(160 ℃,3 h)得到了氮掺杂石墨烯(NG),该氮掺杂石墨烯中氮原子百分比为5.86%,其中吡咯氮、吡啶氮和石墨化氮的含量分别为56.7%,25.4%和17.9%.将该氮掺杂石墨烯修饰到玻碳电极(GCE)上,
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单分子技术相结合的蛋白质纳米通道单分子分析技术已经成为研究单分子间相互作用、单分子检测和DNA 测序的重要工具[1,2].利用α-溶血素纳米单通道技术,在直流电场力的作用下,单个单链DNA(ssDNA)分子穿过纳米单通道,产生特征电流阻塞与滞留时间,实现单分子水平检测与分析.但是,通常采用该方法对实际样品进行分析需微摩尔浓度.已有的研究表明,在非匀强电场中,利用介电泳力可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