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DOJ与FTC的执法冲突和协调及其启示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学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hetthusi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司法部(DOJ)和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是美国联邦两大反托拉斯执法机构.由于立法和历史的原因,两大执法机构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执法权重叠问题.尽管它们很早就签署了合作协议,并在日常工作中尽力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但对重大案件和关键领域执法权的争夺一直没有停止,有时甚至严重影响到案件的处理.两大执法机构法律地位和人员组成的不同也导致了不同的反托拉斯观念和法律适用标准,造成不少个案的处理结果差异明显.上述状况引发了美国社会的诸多批评和质疑.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的数目之多超过美国.因此,除同样存在执法协调的问题外,我国还有一些独特的难题,需要采取措施逐渐加以解决.
其他文献
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引起了诸多的法律问题,尤其是在著作权获得方面.本文从数字图书馆的基本概念、特征等入手,结合著作权、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有关内容,指出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之间的相互代表协议对数字图书馆的著作使用权的获得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建立著作权集体管理跨地域授权制度、形成著作权人具有选择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权利制度以及针对作品数字化传播建立专门的集体管理组织进行管理等.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思路上应少"管"多授权,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主动性.扩充立法目的,将消费者、经营者的直接竞争者以及其他的不确定、潜在的竞争对手、本行业利益都作为保护对象.法律责任的设定上应以民事责任为主,行政责任为辅.将不可期待的烦扰行为和新闻广告作为具体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予以列举.
本文以知识论为基础,试图为政府和市场关系的理解和实践安排提供一个知识的视角。个体知识具有科学的、正当的存在理由,社会知识不具有独立的本质,只是一种“信念”,是社会团结与凝聚所依赖的必要条件,但不具有知识上的真确性。在此知识逻辑之下,正当而合理的经济法律制度安排就变成了制度如何尊重个体知识以及如何在政府决策中扩展个体知识的问题。从知识论视角反观政府与市场关系,可以有效地将两者关系的界定由价值取舍问题
同业监督是经营者通过各种措施监督其他经营者经营活动的行为,特别是具有竞争关系经营者的不正当竞争或限制竞争行为.同业监督的直接目的在于维护行为人个人利益,可以达到维护良好市场竞争秩序的最终目的.同业监督的形式多样,同业监督亦具有坚实的法理基础,并获得诸多立法的肯定.同业监督行为的竞争法规制需要考量主观过错、监督依据、行为形式以及实际效益等多个方面,同业监督行为应获得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的必要关注.
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在全球兴起.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私有化运动,美国总统里根推行全面减税和放松管制,从资本主义国家到转型社会主义国家先后展开了一场"重新发现市场"的私有化运动.为了在邮政服务部门建立内部市场,欧盟大手笔地推进了邮政服务自由化改革.这场自由化改革从1988年开始,前后经历了近24年,到2012年底欧盟27个成员国将全部开放邮政市场,取消邮政专营制度,
养老基金制度改革在近三十年间内一直是全球热门话题,改革措施有参数式调整和结构性改革,其中对养老基金进行市场化运作谋求保值、增值一直是改革的核心;其他改革措施如基金积累制的确立和发展、养老基金多支柱体系建立、DB型养老基金计划向DC型养老基金计划转变等都推动了养老基金投资的发展.我国要坚持"统筹结合"的特有模式,并要积极推进养老基金多元化、市场化运营,同时也要发展多支柱养老基金体系.
对国有企业垄断的规制一直是我国反垄断法的法益目标,竞争性国企作为具有市场优势的经营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极易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给市场竞争造成严重抑制和破坏,损害消费者、其他市场竞争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对于竞争性国企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规制,成为当下反垄断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以及反垄断法执法的重要任务.为了使竞争性国企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得到更有效、更科学的规制,需要对竞争性国企市场支配地位的
市场经济即信用经济、法治经济。政府虽为公共管理之目的有权介入、干预乃至管制社会经济活动,但应当注重政府公信力的塑造,市场主体信赖利益的维护。开诚布公、建言献策,不失为平衡各方利益、稳定交易安全的良策。在日益强调处理好政府和市场间关系的时代,政府如何行使权力成为焦点。故而政府制定经济决策时,应当关切政府与市场的利益均衡点,明晰责任制度,践行民主听证程序,给予市场一定的立法缓冲期限。如此不仅短期内避免
骚扰性广告是市场竞争加剧与竞争行为的边界立法缺位共同引致的现象,也是经营者争夺市场份额、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竞争手段.作为具有不正当性的竞争手段,骚扰性广告不仅侵害了广告相对人的权益和同业竞争者的竞争利益,而且损害了竞争秩序,破坏了竞争环境,我国正值修改的《广告法》已注意到这一点并将骚扰性广告纳入规制范围.但《广告法》是否为最佳规制途径,抑或可以通过其他法律如竞争法加以调整,值得深思.
互联网信息服务产业在微软案、google案、百度案以及3Q之争的演绎下愈加凸显其不同于传统工业市场而独具的性质与运作机制.互联网应用平台游刃于不同"边"的客户群中,为不同的客户群提供相异的产品、服务并利用两边的紧密联系采取灵活的定价策略,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而反垄断法中界定相关市场的SSNIP法由此面临严峻的挑战,3Q案的一审判决沿用此方法,其分析理由却未能力透纸背使人信服.要解决这个问题并打破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