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6日山西省南部冰雹天气过程分析

来源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qus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1°×1°6小时再分析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及其产品从环流背景、物理量特征以及雷达特征等方面对2015年5月6日山西省南部冰雹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冰雹过程是发生在蒙古纬向型冷涡的环流背景下,是低层中尺度切变辐合线、上干下湿的环境条件、一定的不稳定能量和合适的特征层高度相互配合下触发的强对流天气.此次冰雹过程中最强反射率因子均在5060dbz,所在高度为4-5km,有V型缺口出现;径向速度图上有辐合区和明显的S形零速度线;对流单体发展强盛时,回波顶高度在68km,单体质心高度为34km;当垂直液态水含量相对较高,值为20-50kg/m2时,更有利于对流单体的发展,有利于冰雹的产生.
其他文献
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以及WRF模式,对发生在2009年11月9日-12日山西境内的区域性暴雪过程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不同物理参数化方案对暴雪影响.结果表明:这次区域性暴雪过程发生在高空中高纬度环流平直的环流背景下,中低空三支急流强盛且风向随高度顺转,冷空气与暖湿水汽交汇于山西东部地区,是一次典型的地面回流降雪过程;选取合理的物理参数化方案对降水预报有重要作用,模式的积云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