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刷修饰表面的灵敏斜入射光反射差检测

来源 :2016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dWE4R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斜入射光反射差(Oblique-incidence reflectivity difference,简写OIRD)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探测界面变化的新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斜入射到界面上的反射光的偏振光s和p分量差值的变化来检测界面上的特性变化(图1a)。前期研究证明OIRD 技术在生物芯片的无标记探测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具有非标记、无损伤、实时在线、广泛适用于不同载体表面等优势,但灵敏度偏低。[1]我们的研究表明:采用聚合物刷作为表面修饰层,在载玻片表面构建抗体芯片,可极大提高其灵敏度,降低检测限。该OIRD抗体芯片在10%人血清中对HBsAg蛋白的检测限可低至20 ng mL-1,相比普通玻璃表面抗体芯片(即3层光学模型)检测限降低近2个数量级,并具有优异的检测特异性(图1b)。理论分析表明信号增敏一方面是聚合物刷作为一个三维功能层,其探针分子的固定密度远高于普通的平面芯片,并有效抑制了非特异性吸附带来的噪音;更重要的是聚合物刷的引入使光学界面由3层向4层模型转变(图1c),改变了入射偏振光在界面附近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模式。
其他文献
目前二极管、三极管等电子整流器件已被广泛应用于电路中,控制电子的流动方向,而用于控制溶液中离子流动方向的离子整流器件相对较少.受生物体内细胞膜表面离子通道(纳米孔)调控细胞膜内外离子浓度行为的启示,研究人员开发出多种多样的锥形纳米孔和纳米通道控制离子的流动方向.Siwy等最先制备出双锥形纳米孔,模拟双极性晶体管的行为,用以控制溶液中离子流动的方向.[1]本论文中,我们利用微、纳米玻璃双管制备了新型
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由金属离子或金属簇与电子给体的有机配体通过配位作用组装形成的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可调节的多孔结构,因而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气体吸附与分离、传感器、药物缓释、催化反应等领域中[1-2]。
研究和开发复杂天然组分药物迫切需要高通量活性成分快速筛选方法[1]。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是距离足够近的两个荧光分子间产生的一种能量转移现象。当供体荧光分子的发射光谱与受体荧光分子的吸收光谱重叠,并且两个分子的距离在10nm范围之间时,就会发生一种无辐射途径的能量转移,同时供体分子荧光分子淬灭,受体荧光增强的现象。近几年,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器、生物分子检测、生物医药领域。值得关注的
本文发展了一种筛选过程原位监测的适配体筛选(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1]新方法,我们选取乳铁蛋白(Lactoferrin)[2,3]作为靶蛋白,牛血清白蛋白(BSA)、α-乳白蛋白(α-Lactalbumin)、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和酪蛋白(Casein)作为反向筛选阴
Organic electrochemical transistors(OECTs),as an interesting class of organic thin filmtransistors,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for the applications in sensors,especially in thebiosensors,due to thei
核酸三螺旋是由一条寡核苷酸链与双链DNA中的一条链通过Hoogsteen键或反Hoogsteen键作用结合到DNA的沟槽处而形成的。核酸三螺旋通过对控制基因转录的转录子、增强子和启动子区的作用,从而诱导或抑制基因的转录来调节基因的表达。
针对有序多孔金属纳米结构基底既具有很好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LSPR)光谱重现性及可调性又有高效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增强效应的特点,构建了有序多孔可调等离激元共振的金纳米结构基底,选择6-巯基嘌呤(6-MP)及典型蛋白生物标志物等及其配基和抗体等作为典型的小分子和生物大分子检测体系,建立了基于该基底的生物传感检测新方法,研究抗体及配基分子等在基底多孔层中的固定以及抗原-抗体等生物分子相
管道是工厂设备的组成部分,保持其结构完整性对于工厂的安全操作和防止计划外停运是至关重要的.管道最常见的损坏是腐蚀性的污染物,发生在其金属表面上.污染物通常由无机元素(Na,Ca,Mg,Cl,N,S等)组成.如果未修复,可能导致管道泄漏或破裂,致使设备损坏.传统技术对污染物的检测中需要预处理,分析耗时且昂贵,无法实现现场快速痕量分析的要求.基于毛细管电泳(CE)[1]及离子迁移谱(IMS)[2]技术
碳点(CDs)作为一种新型荧光纳米材料,具有低毒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易于功能化修饰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传感检测、催化、生物医学和光电设备等领域[1,2]。目前报道的荧光碳点大部分发射波长在蓝色或蓝绿色区域,发射波长在红色区域的荧光碳点报道较少[3]。
金属化多孔有机聚合物(Metalated Porous Organic Polymers,MPOPs)的电化学发光行为,可通过改变中心金属及配体种类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多色电化学发光.在电化学发光过程中,发光体分子之间或者发光体分子与共反应剂分子之间的电子转移,对发光反应的产生至关重要,同时,共反应剂分子的传质对于提高电化学发光的强度及效率也不容小觑.MPOPs 具有孔道结构丰富,比表面积大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