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伦理的文学观之阐释

来源 :中国伦理学会,中国青年伦理学会,江西省伦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elle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实秋伦理的文学观认为文学的根本性质是人生的模仿,文学的根本任务是伦理的效用。文学的出发点是人生,文学是人生的模仿,是人生的精髓,具体而言就是人生中一种真实的精神,一种卓越性的高超程度,一种伦理理性的生活哲学。文学的任务在于使人愉快,但其愉快必须有伦理的评衡,从而达到“情感之涤净”的效果。文学的伦理效用包涵两层涵义,一是道德在文学中的重要性,二是美在文学中的次要性。文学除了给人以美感之外,还应给人以更严肃更崇高的感动为目的,应提起读者的兴趣去做更深刻更严肃的追求。
其他文献
建设性后现代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借鉴吸收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观点主张而形成的具有建设性维度的一股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潮。玛约丽·苏哈克的过程女性主义、查伦·斯普瑞特奈克的生态后现代主义的女性主义以及理安-艾斯勒和凯瑟琳·凯勒的理想的后现代女性主义等都是建设性后现代女性主义的杰出代表。探寻建设性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理论渊源,阐释其理论观点,辩证合理地对其进行评价,对丰富我国女性主义研究、探索中国特色的女性解放和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长期深刻反思的结晶。世界人口的爆炸式增长、自然资源的日渐短缺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是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产生的直接背景。人类经过探索,终于找到一条“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把后代人纳入到现代人的思维空间,把全球状态溶入到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理念,这从实在的意义上为我们设立了一种未来的时空发展理念,为我们提供了
首先文章介绍了刑事司法在建设当代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及现行报应性刑事司法模式的不足与引入修复性司法的必要性。其次重点讲述了以传统文化推进我国修复性司法的建立。修复性司法以关系修复为目的,以追求社会和谐为宗旨,这恰恰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谋而合。在传统文化中推崇以和为贵的传统、“仁”的思想及中庸的处世观念和“无讼”、“慎刑”的传统理念,且深受佛教、道教思想的广泛影响,为我国构建修复性司法提供了丰富的传统
首先,传统纠纷调解制度在维护或恢复和谐的人际、家际、族际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传统纠纷调解机制具有息事宁人、推行道德教化的重要功能。因此,在农村纠纷调解过程中,传统的影响仍然是深刻的。在我国当前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的进程中,既要充分发扬我们悠久的纠纷调解传统,充分发挥调解制度的优势,又要认真借鉴西方国家正方兴未艾的“ADR”运动的经验,努力完善我国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完善农村
全球化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世界经济及其相关的政治、法律和文化等各方面的格局,其中,法律是所受影响最大、最直接,也最为迅速的一个领域。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经济活动的频繁交往,使整个人类对社会秩序、交往规则的共识扩大了,现代法治于是成为人类各种经济交往基础。本文从法文化的全球化趋势,法文化的移植与传统的对立统一关系,不同的国家特质各异的法文化,法文化的特质、精神差异等方面研究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法文化
技之上的“道”可视为技术活动中合乎事物自然本性的、合理的、最优的途径或方法。庄子推崇通道之技、反对离道之技的技术观蕴含着“尊道贵德”、“与物无伤”以及“不为物役”等伦理精神,这不仅对中国传统技术的发展有深刻影响,而且对现代技术的发展也有重要价值。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庄子基于人性的技术批判思想对消除现代技术中遭遇的人性危机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危机的实质是道德信念危机。传统道德基于各种形式的他律,但这种他律又不断内化为人们的信念并转化为一种道德自律,从而才能真正地引导和规范人们的生活;现代道德基于现代主体的理性自律,这种道德自律的根基在于对社会公平的信念,如果这一信念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得不到支撑和印证,反而遭到扭曲与消解,现代道德就会在信念层面上发生根本危机。无论是传统道德还是现代道德,都必须在自律与他律之平保持一
“小悦悦事件”折射出的更多的是道德层面的问题,尤其是传统美德在当代“被遗忘”问题。当代中国频繁出现的道德滑坡现象深受传统社会结构、官场不良风气、道德监督缺失、道德教育失效等的影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的部署和要求,扎实深入推进社会公德建设,打牢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础;扎实深入推进职业道德建设,强化从业人员的道德责任;扎实深入推进家庭美德建设,增强家庭成员的道德意识:扎实深入推进个人
从人的存在状态来看,日常生活无疑构成的人的主体生存的一个基本规定。从日常生活世界与非生活日常世界的二维划分来看,日常生活世界的变化最能显现出社会的变化、时代的变化与时代精神的变化。日常生活中的伦理关系的变化是时代变化的具体的显现。从实然的情况来看,儒学及其伦理思想仍然或隐或显地影响着当代民众的日常的行为方式、日常的思维方式、日常的交往方式,但日常生活伦理与儒学之间的关联,并引起学者们的足够地重视,
在当前中央提出文化建设的社会繁荣发展大战略之后,学界也同时兴起文化研究热,文化理论、文化产业、文化交流研究等。作为文化内生物的伦理道德的建构成为其核心和灵魂,更是凸显其重要地位。从学界的研究成果入手,对文化的标准和伦理标准的学理探讨,为文化建设提供前提性和合法性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