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过程演变与气溶胶粒子微物理特征

来源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5405310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 年冬季南京雾外场试验获得了雾霾转换过程的大气气溶胶和雾滴尺度谱分布同步观测资料,根据能见度和含水量将雾霾过程划分为雾、轻雾、湿霾、霾4 个不同阶段,进而分析了不同阶段粗、细气溶胶粒子的微物理特征。结果表明, 4 个阶段的主要发生顺序为霾.轻雾→湿霾→雾→湿霾→轻雾.霾,雾前湿霾阶段持续时间长于雾后。尺度>2μm 的粗粒子数浓度、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在雾阶段均显著大于其他3 个阶段,其中霾阶段浓度最低。雾滴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尺度谱分布为双峰或多峰型,而轻雾、湿霾和霾阶段粗粒子谱均为单峰型。尺度>0.010μm 的细粒子表面积浓度谱形在雾和湿霾阶段、轻雾和霾阶段分别相似,雾和湿霾阶段数浓度占优势的尺度范围分别为0.04~0.13μm 和0.02~0.14μm,轻雾及霾阶段数浓度优势粒子尺度范围均为0.02~0.06μm。从霾、轻雾、湿霾到雾的转换过程中,以0.060~0.090μm 为界,小粒子减少,大粒子增多。雾霾演变过程中气溶胶粒子数浓度与均方根直径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雾阶段气溶胶粒子数浓度最低、平均尺度最大。
其他文献
系统稿件管理是对系统所有稿件的综合管理,可对无意义的稿件进行清理;用户管理有作者管理、编辑管理、专家管理、管理员管理几项.系统管理员进行的系统初始化工作还有学科专业的管理,需根据实际情况和科技期刊的性质添加具体的学科、专业以及相关的备注说明.本系统只受理注册作者(用户)的投稿.为了有效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用户名重复给注册者带来的不便,系统只接受以电子信箱(Email)作为用户名的注册.注册后,
期刊网站建设需要及时地对内容和安全进行更新与维护,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的优势进行动态、立体的编辑,使之更加生动活泼,保持鲜活的生命力.网站建设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还要设置安装软、硬件安全屏障,防范网络遭受黑客入侵、安全陷阱、恶意软件及不良信息混入,在利用已有的杀病毒软件进行安全维护的同时,还要重视和支持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和更新换代,从源头上防止不明入侵者的侵入.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
本文以1948-2007年北京市观象台的常规观测气象资料为数据基础,包括日平均气温、日平均降水量、日平均相对湿度、日平均水汽压和日平均风速,利用方差分析,分析了中医运气学说"五运"的气候特点,从气象学角度论证了"五运"的科学性,为今后利用中医运气学说探讨疾病发生的季节规律,进而预测疾病发生做了初步准备.
氮氧化物(NOx)在对流层臭氧和氢氧化物的光化学反应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造成大气中臭氧高浓度的最主要原因。在近地面NOx 的生命史很短,对气候影响不大,而在对流层上层,NOx 生命史较长(约 7 天),对能引起温室效应的O3 含量有决定性的影响[1-5]。近年来,闪电作为对流层上层主要的NOx 的排放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主要是通过实验室模拟、数值计算等方法来估算闪电产生的氮氧化物(LNO
积层混合云是我国的主要降水云系,也是人工影响天气的主要作业对象,从云降水物理的角度来研究云系的形成和发展维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积层混合云的重要性,本文从个例研究入手,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模拟2005 年5 月17~18 日发生在我国西南山区(主要以贵州省为主)的积层混合云降水过程。发现这次过程是由对流云并合扩大层化形成的。云系形成以后,云系附近会不断有对流云生成,并在移动过程中并合进入云系
为研究MM5 对边界层内气象要素的模拟效果,探讨利用中尺度模式与一维雾模式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东部地区区域雾进行模拟和预报的可行性,本文应用MM5 对2006、2007 年12 月进行逐日模拟,并用模拟区域内的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及南京和安庆08、20 时逐日探空资料对模拟的地面及边界层内气象要素进行了客观评估,计算了地面和边界层内不同高度的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要素的多种常用统计参数(相关系数 (R
本文使用宣恩县1959—2009年的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轻雾日、雾日、最低温度、相对湿度、大于20km能见度日数、降雨量和降雨日数,讨论该地区雾和轻雾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宣恩51年年平均雾日数为38d,年雾日数呈下降趋势,雾日数减少幅度超过8d/10a,并具有显著的长期趋势变化特征。年雾日数最多的年份高达80d,出现在1960年;年雾日最少的年份仅为11d,出现在2009年。统计1960~2
采用OTT-Parsivel激光降水粒子谱仪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孤立高山观测站(海拔1300米)与平原南京观测站(海拔8米)多年观测到各类典型降水过程的雨滴谱,特别对比了各海拔高度的对流云降水过程的雨滴尺度与速度谱,与平原深对流云降水相比,庐山的降水雨滴谱数据有显著的特点。由于庐山测站位于海拔1300米的孤立山顶上,作者当时感受到对流云发展非常旺盛,天空昏暗可闻雷声,大风云雾笼罩在气象站周围
统计表明,发生在沪宁高速公路上的大雾以辐射雾为最多,以平流雾形成浓雾的可能性最大。 [1]本文利用WRF 模式3.0 版本,优选微物理过程和陆面过程方案,模拟区域中心设在(31.5 0 N,120 0 E),采用双重双向嵌套方案,,粗细网格水平分辨率分别为15km 和和5km,相应格点数分别为139 × 139 和 151 × 151。利用NCEP/NCAR 10 × 10 每日四次再分析资料作为
我国有98 个辐射观测站,其中长期(最早1957 年)开展总辐射和散射辐射日曝辐量观测的有60 多个站。为了利用这些辐射资料获取我国气溶胶光学特性的长期变化特征,本文发展了一个从宽带水平面太阳直接辐射日曝辐量(总辐射与散射辐射日曝辐量之差)反演光谱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方法,并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从水平面太阳直接辐射日曝辐量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有4 个主要问题需要考虑:1)“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