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冲带深部应力场的非均匀特征--以汤加地区为例

来源 :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j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汤加克马德克俯冲带是一直是全球板块研究的热点区域,该地区Wadati-Benioff带深震分布明显、震源机制解丰富.本研究中,将反演应力场的网格搜索法应用于汤加克马德克Wadati-Benioff带深部应力场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得到的汤加克马德克Wadati-Benioff带的走向约为N20°E,倾角约为50°。第二,浅部(100-300km),压轴方位变化较强烈,在23°N以北,压轴方位大致为NE-NEE,与俯冲带倾向夹角较小,而在23°N以南,压轴方位大致为NNW,与俯冲带倾向夹角较大,俯冲带浅部压轴方位在230N左右发生明显偏转。第三,中部(300-5OOkm)与深部(500-700km)压应力轴方位较一致,主要以NW-NWW为主,多数区域压轴方位与俯冲带倾向相吻合。第四,不同的深度表现出不同的相对应力大小与辐射花样,浅部及深部主要受到压应力的作用,而在中部却以张应力为主。汤加俯冲带不同深度与剖面表现出不同性质的应力状态与构造形态,上下地幔转换带的相变因素以及邻近拆离板片演化的影响导致俯冲带的形态差异。相对于前人的研究,得到更加精细的应力场图像,更好的反映出汤加俯冲带的非均匀应力状态。本研究为全球板块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其他文献
The main body of Cengong shale gas block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ern of Yangtze Block,it is the quasicraton block with the basement of Pre-Sinian system.The northern of the block is adjacent to th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xploration of shale gas,the two dimensional seismic exploration plays important role in the survey of shale gas,especially i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Southern Songliao basin consists of four A structural units from west to east: western slopes,southwest uplift,central depression and southeast uplift.Upper Cretaceous Qingshankou Formation shale sedi
传统的发射电极布设方法都是直接用AB两个电极来发射电流,该方法接地电阻比较受限制,有些条件下,即便发射机有很大的潜在功率,也无法在较大接地电阻的条件下发射大电流。本文给出了降低单个电极接地电阻的方法,并提出了多发射电极的布设条件下实现较低电压发射大电流的理论依据,以及分析该方法的特性。
本文建立了泥河铁矿区的三维地质模型,为矿区的进一步勘探工作提供指导,同时检验三维建模软件GeoModeller(GM)在矿床尺度的应用价值.
本文通过对研究区早古生代前陆盆地三条剖面的沉积物进行地球化学研究,分析前陆盆地的源区特征及时空演化格局,介绍了源区的风化特征及沉积循环作用,阐述了物源区主要岩石类型特征,以及物源的时空演化特征。
本文发展了一种从球坐标系到笛卡尔坐标系的H-W方法,来反演浅层地壳中的速度分布.我们利用走时曲线斜率的直接积分反演随深度变化的一维速度结构.为避免积分的不稳定性,采用局部勒让德多项式逼近法得到一条单调连续的走时曲线.
为了探究陆陆相互碰撞过程中不同块体之间的接触关系及缝合带边界的结构形态,我们跨东昆仑造山带布设了北东方向宽频带流动台站观测剖面,共22 个记录仪,台间距10~15km,数据记录时间从2010年11 月至2011 年6 月.剖面横跨上述两条重要缝合带和三个块体.远震P波接收函数的结果表明,柴达木-东昆仑地体具有偏低的Vp/Vs,松潘-甘孜地体的Vp/Vs则相对较高,剖面自北往南莫霍面逐渐增加,支持青
SRME适用于压制长周期的海底相关多次波,其最大优势在于预测过程不需要知道地下介质信息,而且是同时估计出所有表面相关的多次波,DWD适用于压制短周期的海底相关多次波,主要根据白相关获得海底相关多次波模型。在浅海区,采用DWD+SRME方法来压制浅水多次波,其效果比常规SRME方法要好。
Vere-Jones branching crack model was developed in 1970s.In this model,the earthquake source is regarded as the result from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crack elements in a critical or near-critical branc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