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来源 :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中国文化报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lu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镇综合文化站是最基层的文化事业单位,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展群众性公益文化活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也是基层人民群众文化娱乐的主要场所。为适应新形势,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显得尤为迫切。本文指出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出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服务功能、强化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管理、切实加强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组织领导。
其他文献
鑫鑫秧歌队是由阜蒙县泡子镇居民郭秀国、石凤华夫妇于2002年自发创建起来的。几年来,他们在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队伍不断成长,活动质量不断提高,较好地活跃了当地农民的文化生活。本文介绍了鑫鑫秧歌队的创建及发展历程,简述了鑫鑫秧歌队产生的良好的社会效益及其引发的文化思考。
本文对合义村的农民艺术节的召开背景进行了介绍,指出首届艺术节获得了成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由此对农民艺术节得出启示:营造了和谐家园的浓浓氛围、集体意识得到重建,农村自办文化需要各级职能部门的培育。
人文环境可以理解为:一定范围内人们文化取向的外在表现。由于文化是人类在与环境互动过程中物质生活成果和精神生活成果的总和,因此人文环境包含有方方面面的诸多内容。本文仅从群众性文化活动的角度,就人文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营造方式等问题试作探讨。
城市化作为解决中国当代“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目标的出现,城市化进程进入新阶段,成了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文化问题也成了和谐文化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近期,在厦门市调研的基础上,本文就农村城市化出现的文化问题进行探索,提出农村城市化呼吁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并介绍了解决城市化进程中文化问题的对策。
公共文化服务直接受益从徐汇区扩大到阂行区、松江、浦东新区等地区,丰富了社区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同时探索了社区文化走共建共享合作的途径,公共文化服务享誉社区群众,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作“百姓的文化家园”。本文对内部机制改革措施进行了介绍,提出文化共建、探索新路。指出未来,文化馆将与共建单位携手并肩,继续探索西南文化资源共建共享运作方式,健全共建共享机制,完善联席会议制度;扩大共建共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事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目前农村文化建设不容乐观,影响了新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事业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建设新农村,必须培育新农民,因为新农村建设凸显的还是“人”的建设。建设和谐文化,作用于“人”的建设,是建设和谐发展的新农村的根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化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共同理想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一要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凝聚人的理想信念,为新农村建设提
自从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讨论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农村社区建设”的概念,并要求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之后,群文理论工作者纷纷对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原则、途径、措施、发展走向以及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等等,展开了极为广泛的研究与讨论,提出了许多具有真知灼见的良策,把“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研究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本文指出构建和谐社会,社区文化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对构建和谐社会对社区文化的要求进行简述,并介绍了构建和谐社会中社区文化的特点。
在四川人的传统概念中,群众文化活动说到底就是一个搞“耍”的活动。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了把有趣的事物统称为“耍”。本文提出无论是参与或指导城、乡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时都应在“耍”字上多下功夫。让广大群众尽可能地想耍、耍好、耍够、耍开心。只有让广大群众好耍,“耍安逸”了才能最大限度实现全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才能真实反映当代社会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