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粪染新的清理方法及与羊膜腔感染的关系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leon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在喉镜直视下用一次性吸痰管插入气管内清理羊水ⅢⅡ度粪染且没有活力的足月新生儿呼吸道的临床效果以及验证羊水胎粪污染与羊膜腔感染有无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09月日间在浙江省瑞安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的羊水Ⅲ度粪染且没有活力的足月新生儿共120例及羊水清的正常新生儿60例.羊水粪染的新生儿纳入研究后随机分入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试验组共60例,清理气道时在喉镜直视下,由12号一次性吸痰管插入气管,做气管内吸引;对照组共60例,清理气道时予新生儿气管插管后,连接胎粪吸引管,进行气管内吸引;两组新生儿根据需要予进一步复苏、治疗.所有操作由五人完成,其中一人专门负责做气管插管和气管内吸引,一人协助吸引,一人抽脐动脉血,一人记录时间.比较两组各完成一次吸引所需的时间,出生5分钟时Apgar评分,复苏囊-面罩正压通气率,再次气管插管率,胸外按压率,肾上腺素针使用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发生率、呼吸机使用率和用氧时间,心功能损伤、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等发生率和死亡率;羊水清的正常新生儿60例为羊水清组(C组),取A组和C组羊水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羊水中白介素-6(IL-6)的含量,取胎膜做病理学检测,检查有无炎性细胞浸润.结果:试验组完成一次吸引所需的时间16.88±2.11s短于对照组20.70±3.02s(t=-8.015,P<0.01),试验组并发MAS用氧时间54.25土21.23h短于对照组99.75土36.87h(t=-2.310,P<0.05);试验组再次气管插管率、MAS发生率少于对照组(X2=4.615和4.615,P<0.05);两组出生5分钟时Apgar评分、复苏囊-面罩正压通气率、胸外按压率、肾上腺素针使用率、MAS呼吸机使用率、心功能损伤和HIE等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没有死亡病例.A组和C组中羊水IL-6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炎性细胞浸润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喉镜直视下用一次性吸引管吸引气道可以更快、更有效地清理气道,减少再次气管插管率,并能减少、减轻并发症MAS的发生及病情;羊水粪染与羊膜腔感染基本无相关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脉冲振荡肺功能在儿童支气管哮喘中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哮喘患儿60例,其中急性发作期36例(急性发作组),临床缓解期24例(临床缓解组),健康儿童20例(对照组),采用MasterScreen脉冲振荡肺功能仪,分别检测3组的肺功能情况.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患儿振荡频率5、20Hz时呼吸道阻力(R5、R20)(单位:Kap.L-1·S-1)、振荡频率在5、20Hz时呼吸道阻力之差
目的:建立一种体外共培养定向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向气管软骨细胞分化的方法,为组织工程气管治疗新生儿气管狭窄提供可选择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无菌环境取兔骨髓,经全骨髓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BMMSCs至第2代(P2),流式细胞术鉴定P2BMMSCs表型;经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气管软骨细胞,甲苯胺蓝染色检测软骨细胞分泌的蛋白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可行的兔气管软骨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并从细胞形态、超微结构、基因表达和蛋白合成等方面明确气管软骨细胞生物学特性,为组织工程气管移植治疗气管狭窄提供种子细胞.方法:通过酶消化法分离气管软骨细胞并传代培养至第一代.倒置显微镜观察软骨细胞形态;电镜观察软骨细胞超微结构;荧光实时定量quantitative real time-PCR(qRT-PCR)、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甲苯胺蓝染
目的:探讨哮喘轻、中、重度急性发作患儿外周血CD19+CD23+B细胞的表达与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山西省儿童医院门诊及住院哮喘急性发作病人56例为实验组,依据200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哮喘急性发作程度分级标准,根据其发病情况,将其分为重度、中度、轻度三组,将其分别命名为A组、B组、C组;并收集参与山西省哮喘发病率流行病学
GITR/GITRL是一对共刺激分子,反映了体内调节性T细胞(Treg)的数量及功能状况,参与了体内复杂的免疫系统的反应.本实验通过复制大鼠哮喘模型,检测哮喘组、对照组和布地奈德干预组肺泡巨噬细胞上的GITR/GITRL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及糖皮质激素干预后对其表达的影响,为研究能否通过调节GITR/GITRL信号的共刺激活化途径从而实现哮喘的目标性的免疫调节性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研
目的:评估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在儿童哮喘治疗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就诊于医院哮喘气管炎专科的中-重度哮喘儿童50例,分别在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进行随访、评估病情.随访时记录日、夜间哮喘症状评分和C-ACT评分、FeNO、肺功能.结果:治疗后3个月FeNO值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与治疗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NO值和日、
目的:分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随机对照研究中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的动态变化过程,评估aEEG对脑损伤严重程度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4例HIE患儿进行EPO联合亚低温治疗新生儿HIE随机对照研究(实验组6例:EPO联合亚低温组;对照组8例:单独亚低温组),治疗期间予连续aEEG
本文对2010年8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3例儿童气管憩室合并气管、支气管狭窄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纤维支气管镜镜检结果.总结儿童先天性气管憩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纤维支气管镜镜检结果,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儿童先天性气管憩室发病率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合并其他支气管发育畸形及先天性心脏病,高分辨螺旋CT+气道重建结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提高本病的诊断率。
目的:研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血清甲状腺激素、白介素-6(IL-6)的水平及意义.方法:用电化学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分别测定NRDS组患儿治疗前后及对照组患儿入院时血清甲状腺激素、IL-6水平.比较NRDS组治疗前后、NRDS组治疗前与对照组血清中甲状腺激素、IL-6水平的变化,分析NRDS组主要治疗措施(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治疗)
对支气管哮喘预后情况目前仍无一项公认的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可供临床应用.本文采用队列研究进行调查分析.将纳入病例按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年龄分层后按照指定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并在随诊过程中剔除掉未规范治疗和失访的病例.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抽取血液样本进行检测.通过患儿昼夜症状发作频率、应急缓解药物使用次数、肺功能变化及维持时间,按照08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和防治指南》哮喘控制水平分级标准判断预后.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