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纺聚-L-乳酸/β-磷酸三钙复合物纳米纤维膜

来源 :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inglo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电纺丝是通过在聚合物溶液中施加外电场来制造聚合物纳米纤维的一种有效方法。电纺纳米纤维的直径比普通纺丝方法所获得的纤维直径小100-1000倍,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它不仅可以用作高效过滤材料,而且在生物医学材料、化学传感器、防护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通过将具有催化、发光、吸附等功能的材料复合到电纺纳米纤维中,可以获得具有特殊功能的纳米纤维,将进一步扩大其应用范围。由于电纺纤维直径与肌体细胞外基质生物大分子材料的直径接近,所以将电纺纳米纤维用作组织工程支架、防粘连膜、创面修复材料、人造血管的研究最为引人注目。本文研究电纺聚-L-乳酸/β-磷酸三钙复合物纳米纤维膜的制备。
其他文献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由于在生物材料领域诸如体内或体外软组织再生支架、药物控制释放系统等方面的应用,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许多针对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的研究大都集中在相对较硬的材料,而对生物可降解弹性体的关注相对较少。作者通过PEG200 与CA 的缩聚反应,得到了一种具有交联的、三维网络状结构的、可较快生物降解的热固性弹性体poly(PEG-co-CA)(PEC)。PEC 为一种柔软、透明的弹性体
可注射性骨修复材料治疗骨缺损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等特点。本文通过测定交联反应温度曲线与压力-应变曲线研究了用作可注射性骨修复材料的不饱和聚磷酸酯(UPPE )的交联反应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用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 )作为交联剂压缩强度与压缩模量分别为35.96MPa 和257.56 MPa ,高于甲级丙烯酸2-羟乙酯与UPPE 的交联产物,甲级丙烯酸2-羟乙酯与UPPE 的交联反应较平缓
由于石油危机和石油基塑料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植物可再生资源得到广泛重视 。通常需要添加增塑剂以改善大豆蛋白质材料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而增塑剂的使用导致力学强度的下降。因此,如何增强大豆蛋白基材料的力学强度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本文将一定量的大豆分离蛋白(SPI)分散于一定浓度的氯化铝溶液中强烈搅拌,然后缓慢滴加氨水,将得到的凝胶状复合物经过蒸馏水透析和冷冻干燥,制备出 SPI/氢氧化铝纳米复合物。
近年,微球和微胶囊作为药物、人工细胞、蛋白质和DNA 的载体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十分关注利用生物高分子作为控制释放系统。药物被包合在微胶囊内可以改善药物的口感,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药物在肠道的利用率,并使药物有延时释放功能。众所周知,壳聚糖是一种含量丰富的天然碱性多糖,主要用于药物载体。本文将壳聚糖与碘甲烷反应得到具有两亲性的N-甲基化壳聚糖(NMC ),并乳化环己烷形成乳状液,在乳化体系中加
利用价廉的生物吸附材料除去或者回收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方法。利用天然高分子通过共混开发具有良好性能生物材料是一种简便的方法。本文利用通过这种方法制备性能良好的粒状生物吸附材料,而且它废弃后可完全生物降解,有利于环境保护。我们已制备出不同比例的纤维素/甲壳素共混粒料用于吸附重金属Pb 2+,十分有趣的是,只含甲壳素25 wt ﹪的共混粒料却具有比纯甲壳素明显高的吸附性能。
在天然的生物膜中,主要的磷脂类化合物有四种,包括磷酰胆碱、磷酸酰乙醇胺、磷酸酰丝氨酸和磷酸酰肌醇,其中磷酰胆碱类化合物是含量最高的一种,约占40﹪,最主要分布在血管的内壁表面与细胞双层膜的外侧。沈健等于2002 年首先报道了通过micheal 加成的方法将一定数量的含双键的MPC 接枝到了壳聚糖表面的氨基上19 ,21,并对其血小板吸附及细胞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提高壳聚糖表面抗血小板吸附性能
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 ,简称KGM )是一种从我国和东南亚国家特有的植物魔芋中提取出来的高分子杂多糖,来源十分丰富,在魔芋中的含量可高达60 ~80 %。理论上,构成KGM 的单体单元--葡萄糖和甘露糖上的羟基都能够参与多种反应如酯化反应、醚化反应等,得到的KGM 衍生物具有许多新的功能,从而能大大地开拓KGM 的应用领域。在我们的前期工作中,探讨了单一有机溶剂中酶催化K
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an ,简称KGM )是一种来自植物魔芋的、由D-葡萄糖(G )和D-甘露糖(M )按1:1.6 或1:1.69 的摩尔比通过β-1,4-吡喃糖苷键结合而成的复合多糖,它通常带有短支链,并含有少量乙酰基。KGM 及其衍生物具有许多独特的生理和药理功能,可望在医药和预防医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环境友好的、高选择性的酶催化转酯化反应引入疏水基团可以
本研究选用一系列醛:甲醛、乙二醛和戊二醛等,对低温酶法所制得的Ⅰ型胶原进行化学修饰。探讨醛与胶原的反应作用机理,确定醛交联修饰胶原的最佳条件为:甲醛浓度为4﹪,pH 值为 9 ;乙二醛浓度为3﹪,pH 值为 9 ;戊二醛浓度为2﹪,pH 值为 6 。所需交联剂最佳浓度:甲醛>乙二醛>戊二醛。
自七十年代美国的Allcock 小组[1-3]首次将生物降解性聚膦腈引入药物控释领域至今,日本、韩国、意大利也相继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但是国内相关的文献报道较少[4]。Allcock 等人对以甘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的甲酯、乙酯、叔丁酯、苄酯为侧基的聚膦腈的合成及其降解性能进行过系统研究, 然而,他们仅仅报道了合成氨基酸酯取代聚膦腈的基本方法,而对亲核试剂的投料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