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近20年耕作制度的变化及农业生态安全

来源 :现代农业与农作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成立25周年纪念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xiwe887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人多地少,耕地资源十分紧缺,可开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浙江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一直处于减少趋势.2003年全省实有耕地2 388万亩,人均仅0.52亩,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由于耕地面积的减少,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2003年全省总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7.5%,粮食等播种面积下降,药材、花卉、苗木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继续增加.2003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2 143万亩,比上年下降13.9%,比2000年下降37.9%;比历史最高的1973年下降了43.8%.本文研究浙江省近20年耕作制度的变化,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作制度今后的发展及对策措施。
其他文献
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亚热带气候,水热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三熟制农业.然而当前的种植习惯以肥(紫云英)-稻-稻为主,绿肥由于水分多,干物质少,对土壤的影响相对较小,紫云英虽然有固氮效果,但土壤中并不缺氮,同时紫云英根系多为须根,难以解决土壤板结、潜育化等问题,常常导致粮食产量不高且不稳,土壤肥力退化和经济效益下降.所以,必须研究新的复种方式,以充分利用冬春光能和土地资源,促进农业持续发展.为此,我们以紫
江苏是我国的重点产粮省份,在沿江与苏南地区水田以小麦-水稻、油菜-水稻两熟为主要特征.由于我国加入WTO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从国外进口价格相对便宜而又具有较好品质的小麦,国家也不再以保护价收购南方红皮小麦.因而,江苏沿江地区特别是苏南小麦种植效益不高,面积有所减少,有的地区在冬季则闲置不种.近几年,该地区把种草养畜(禽)实行农牧结合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黑麦草-水稻种植模式得到较
在我国,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三元"种植结构模式的推广,牧草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小黑麦(Triticale)是禾本科牧草中的优良种,是由普通小麦(Triticum)和黑麦(Secale cereale L.)进行属间杂交,并对杂种F1代染色体加倍人工综合而成的异源多倍体新作物.小黑麦兼备小麦和黑麦双亲的优点,具有良好的丰产性、较强的抗逆性、丰富的营养性、广泛的适应性,目前在我国的种植面
我国传统农业是主谷式农业,农田一向以种粮为主,有关间作研究以创建各种作物间套作种植高产模式为多,对其增产效应的研究工作较少,且多数又是研究粮食作物之间以及粮经作物间种植模式与机理,对粮饲作物之间及饲用作物之间的种植模式与机理研究较少.随着我国今后种植业结构由传统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二元结构逐步转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用作物"三元结构.饲用作物被人们认为只是农田的"填闲作物"或"副作物"的观
20世纪30年代,Weaver.J.E.系统地研究了小麦、玉米、高粱等十几种作物的根系生长过程,并指出:"要科学地理解作物生产,就必须全面地认识作物根系发育、根群分布、不同生育时期根系吸收水分的活力,以及不同环境下的根系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根系的研究逐渐深入,使孤立研究地上部分生理机能转向根系和地上部分相互作用的研究.迄今为止,前人就单作条件下水、肥等外界环境因子对作物根系时空分布
在国内,从20世纪50年代起,许多单位和学者在黄淮海平原致力于盐碱地治理与开发研究,完成了盐碱地水盐运动规律和多种盐碱地综合治理模式.60年代在松嫩平原西部的前郭灌区开展了盐碱地种稻研究,取得了可喜成绩,到1989年,盐碱地水稻旱育秧技术的研究成功和推广,使得盐碱地水稻面积有了长足发展,并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为区域农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探讨盐碱地成因, 盐碱地的特点以及盐碱地稻-苇-鱼模
清洁生产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具有产品安全和环境保护双重功效的生产体系."农业清洁生产"源于清洁生产,是随着农产品安全问题日渐突出而提出的一种将污染预防策略持续贯穿于生产全过程,以实现农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全新的生产体系.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在农业清洁生产科学研究、机构设立、产品与产地认证体系、监测评价体系、市场体系建立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这是非常令人欣慰的.然而,本文
自从20世纪50年代耕作学被引入我国以来,我国几代耕作学家长期致力于创建与中国农业生产实际相结合的耕作制度理论和技术体系,通过与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作物栽培学、农业资源利用与区划学、农业生态学、农业系统工程等有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兼收并蓄,以农业生产的系统性、全局性和持续性思想,集成和组装了农学各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创建了以土地用养结合为基础、以高效种植制度为核心、以农作物持续高产为目标的具有
我国西部地区包括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和内蒙古共12个省(市、自治区).本地区位于我国的一级和二级阶地,以高山和高原地貌为主,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该地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8.6%,其中农业人口约占该地区人口的78%,土地面积占全国的71.1%,耕地面积占全国的37.9%,草地面积占全国的55.8%,加上丰富的光照资源和生物资源,西部地区已成为我国棉花、烤烟、水果、花卉、畜产品等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
新疆作为我国三大棉花优势产区之一,近几年棉花生产规模始终保持在100万hm2左右,总产量保持在170万t左右.特别是通过国家在"九五"和"十五"期间的连续支持,极大地提高了新疆优质棉的生产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使棉花总产量、出口量、单产水平持续几年名列全国首位,使新疆真正成为我国最大的优质商品棉基地.然而,随着棉花面积的不断扩张,棉田连作年限不断延长,许多老棉田棉花单产水平下降,棉农收益减少,品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