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窦炎鼻粘膜中糖原合成酶激酶3β与PI3K/Akt以及IL6之间的相关性

来源 :华东六省一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年会暨江西省第十三次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chuan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慢性鼻窦炎鼻粘膜中糖原合成酶激酶3 β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 β,GSK3 β)和PI3K/Akt信号通路以及细胞因子IL6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用半定量RT-PCR、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组织标本(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20例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的组织标本(Chronic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NP)以及2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的正常鼻粘膜标本(control subjects) 中GSK3 β、PI3K、Akt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用半定量RT-PCR检测细胞因子IL6在CRSwNP组、CRSsNP组和对照组鼻粘膜中的表达.结果 (1) GSK3 β、PI3K、Akt、IL6 mRNA在CRSwNP和CRSsNP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但CRSwNP组和CRSsNP组之间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2)GSK3 β、PI3K、Akt蛋白主要表达在粘膜上皮细胞、粘膜下腺体细胞及炎性细胞中等,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胞浆,其在慢性鼻窦炎鼻粘膜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的阳性表达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GSK3 β、PI3K、Akt蛋白在CRSwNP组和CRSsNP组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3)GSK3 β与PI3K/Akt以及IL6在慢性鼻窦炎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提示IL6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了GSK3 β的表达,从而参与了慢性鼻窦炎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在慢性鼻窦炎中,GSK3 β的激活也能增强IL6的表达,但具体信号通路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会议
目的 讨论和总结刎颈自杀开放性喉外伤的临床表现和急救处理,提高开放性喉外伤的处理水平。方法 对开放性喉外伤12例的临床表现、紧急抢救、治疗及疗效做了详细的讨论。结果 12例抢救率100%,12例患者顺利拔除气管套管,1例遗留声嘶。结论 刎颈自杀开放性喉外伤易导致气道梗阻或合并大出血,急救处理首先要止血,纠正休克,保持呼吸道通畅,仔细检查创面,彻底创面、尽量保持喉的结构和功能,否则处理不当可危及患者
会议
目的 探讨双辛鼻窦炎冲剂对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258例(496侧),其中男性153例(294侧),女性105例(202侧);年龄5~14岁,平均9.3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12周.11岁以下每次1包,11岁以上每次2包,温开水溶化后服用,每日3次,设定15天为1疗程,最长2个疗程,1个疗程后复诊1次,未愈者继续第2疗程,2个疗程后不愈即终止服药,采取其它综合办法治疗,随访半年,评定疗效
会议
会议
目的 探讨突发性聋患者治疗前后听性脑干反应的变化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34例突发性聋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听性脑干反应和纯音听阈测试.结果 ABR检测的阳性率为100%,94.1%为内耳型(32/34),5.9%表现为混合型(2/34),表明本病主要损害外周段听神经.治疗后部分病人随着临床听力恢复,消失的Ⅰ、Ⅲ、Ⅴ波出现,潜伏期和波间期正常.结论 ABR有助于病变定位及评价治疗效果,较好反映了听神
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小鼠内耳中水通道蛋白的表达在晕动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以寻找薪的治疗晕动病的蛋白靶点。方法:本研究以昆明种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离心机模型模拟晕刺激;多次晕刺激后检测内耳中一系列水通道蛋白的mRNA水平进行初步筛选,然后通过考察蛋白水平的变化以进一步确认。通过对晕刺激后小鼠的粪便,立毛,和颤抖的综合观察分析计算出小鼠的晕反应指数,考察小鼠对晕刺激的敏感程度。通过相关性分析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