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总结(专家讲座)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danlei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版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分类相较于2007版无论从概念还是实践上都有提升.新的CNS WHO肿瘤分类系统首次在组织学基础上加入了分子学参数,从而构建了分子时代CNS肿瘤诊断的新观念.照此,新的2016 CNS WHO分类对弥漫型胶质瘤、髓母细胞瘤及其它胚胎源性肿瘤的分类做了重大调整,并使用组织学及分子学特征对其重新进行命名,包括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和胶质母细胞瘤-IDH突变型;弥漫型中线胶质瘤-H3 K27M-突变型;RELA融合阳性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WNT激活型和髓母细胞瘤-SHH激活型;以及伴有多层菊形团-C19MC变异型的胚胎源性肿瘤等.2016版本增加了一些新认识到的肿瘤,并删除了一些不再具有诊断及生物学意义的分类及变异.其它重大改变包括将脑侵犯作为不典型脑膜瘤的一项诊断标准及采用软组织肿瘤分级系统(一种有别于其它CNS肿瘤分级的方法)对新合并的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周细胞瘤进行分级.总之,寄望于新的2016 CNS WHO分类有助于脑肿瘤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流行病学研究从而改善脑肿瘤患者的生存.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手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手术方法和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江苏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采用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方法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2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20~65岁,平均33.8岁.左踝11例,右踝9例.术前均表现为踝关节疼痛,主动及被动活动时疼痛加重.经保守治疗无效.从踝关节前内侧及前外侧入路交替使用刨刀和
目的 :通过对初次单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TKA)围手术期应用氨甲环酸,明确氨甲环酸既可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而又不增加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 方法:通过前瞻性随机选择初次单侧TKA病人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氨甲环酸给药方式为静脉+局部,对照组为局部注射生理盐水,然后根据评价指标进行两组间比较。单侧TKA实验组(30例):缝合皮肤前10mg/kg TXA+250ml生理盐水静脉使用
目的 :总结钛网塑型钢板联合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重建髋臼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及疗效. 方法:回顾2009年2月-2015年8月期间在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共13例(13髋)行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的重度髋臼骨缺损患者采用钛网塑型钢板联合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重建髋臼.男6例,女7例;年龄45~76岁,平均59.2岁.初次置换至此次翻修术时间为5~12年,平均7.2年.翻修原因:骨溶解及假体松动.术前
目的 总结直肠间质瘤MRI表现,探讨其对病变危险度的评估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间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8例直肠间质瘤患者MRI表现, 对肿瘤危险度分级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病理分型:高危占72%(13/18),中危占22%(4/18),低危占6%(1/18).2位影像医师独立对本组MRI表现进行分级.肿瘤的大小、边界及信号均匀性方面差异与危险度分级有显著统
目的:探讨腹膜后血管瘤的CT和MRI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血管瘤的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总结其影像特征. 结果:CT平扫肿块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多伴有钙化灶,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MRI表现以长T1、长T2为主混杂信号,伴多发囊变和钙化,增强扫描呈多发结节状渐进性填充式强化. 结论:腹膜后血管瘤临床罕见,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目的 随着CT技术的发展,CT小肠造影愈发受重视,改良式肠道三维CT检查是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对常规小肠三维CT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改良,综合运用阴性对比剂小肠充盈及结肠充气,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及定位准确性,取得了良好的诊断价值.但在检查过程中,部分患者易出现紧张、恐惧等心理及生理改变,影响检查的顺利完成及疾病的诊治.为了让患者能够以良好的状态接受小肠三维CT检查,本研究对接受检查的患者采取以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在胶质瘤干细胞裸大鼠胶质瘤模型分子生物学行为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制作胶质瘤干细胞原位裸大鼠模型,成瘤后行解剖和功能磁共振成像(包括DWI、多b值DWI和DKI)、18F-FDG PET葡萄糖代谢显像,显像完毕后取脑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MR、PET和免疫组织化学图像进行相应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功能MR参数结果与定性的PET结果及定性的免疫组化结果间的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目的:通过新型隐球菌脑炎一例分析及文献复习,了解新型隐球菌脑炎常见影像学表现. 方法:男性,53岁,反复头痛6月余,全头部胀痛,呈持续性,夜间疼痛明显,如爆裂样,无法入睡,伴恶心、呕吐、视物模糊,无发热、寒战,症状反复出现.起病以来体温一直正常,精神、睡眠较差,食欲低下,进食后呕吐,体重明显下降.入院2016年5月9日第一次腰穿查脑脊液:白细胞111×106/L、氯化物108mmol/L,蛋白定量
目的:双源CT前门控冠脉CTA查中使用100KV低管电压结合低碘浓度对比剂(300mg/ml)降低辐射剂量的应用研究. 方法:30例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心率<66/min,使用100kv管电压(300mgI/ml)碘对比剂,前门控轴扫.定位像后气管隆突下1cm处扫取监测层,升主动脉根部设置感兴趣区,阈值100HU,肘正中静脉团注优维显(300mgI/ml)对比剂.使用双筒注射器,用量按体重1ml/
目的 对全脑灌注模式多期CTA与常规脑动脉CTA图像质量与诊断效能的比较,探讨全脑CT灌注时多期脑动脉CTA在诊断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80名患者随机分为灌注组(n=40)和常规组(n=40).全脑CT灌注模式扫描参数:80kV 、150mAs,延迟时间8s,扫描范围150mm,时间序列:0~21.00s为第一扫描时相,间隔时间为1.50s,共扫描14次;21.00~46.35s为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