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树碱(CPT)的抗癌作用在六十年代已引起人们的兴趣,但由于发现有出血性膀胱炎等毒副反应,以致在美国未能获得推广,而很快中断了研究。我们自1969年对喜树中成分进行较全面的研究后,发现10-羟基喜树碱(HCPT)有优点,其抗癌活性高而毒性低。经过系统的药理、毒性及代谢研究后推荐临床应用。证明此药确是一种较好的抗癌药,对多种恶性肿瘤有效。HCPT 自七十年代开始生产,作为常用抗癌药一直持续至今,目前已有5~6家药厂生产,在实际应用中发挥较大作用。 1995~1997年美国 FDA 批准了 Irinotecan(CPT-11)和 Topotecan (TPT)二种抗癌新药,它们都是 HCPT 的同型物,在临床上已证明是有效抗癌新药。CPT,HCPT,CPT-Ⅱ,TPT 均属于拓扑酶Ⅰ的抑制剂, 其作用具有明显的选择性,从作用机制及临床的抗癌谱来看,它们都有较大的特点,国际上对此类药的研究十分重视,新的衍生物仍在研究开发之中,9-氨基喜树碱(9-NC)已进入临床试用。本文拟对 HCPT 类药物进行综合介绍,并侧重对一些新的研究结果加以讨论, 主要内容如下: 药理及机制研究,体外和体内试验均表明,HCPT、CPT-11及 TPT 具有很强的抗肿瘤作用,抗癌谱广,对多种实体瘤有效,其作用机制主要是能抑制拓扑酶Ⅰ的活性,使 DNA 单链断裂,最后导致癌细胞死亡,此类药在体内代谢后均具有内酯环的开环和闭环产物,二者均具有抗癌活性。 HCPT、CPT-Ⅱ及 TPT 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有相似的分布和排泄特点,但亦有区别,值得临床用药时继续研究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