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老空间·人文环境

来源 :第十一届中国城市住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shu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地区将会进入一个"长者社群"急速增长的阶段。当中的迫切性,大抵要在人口机会窗口(demo-graphic window)关闭前,我们必须寻找到结构性的解答方案。为了正视这项人口老化导致长者"抚养率"上升的社会问题,从建筑研究的角度,又可否提供一些端倪,从而指向社会发展的创新思维呢?本文将以"活老"(active ageing)为出发点,从室内空间的改造、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这3个建筑研究的主要层面来探讨及回应"安老空间"这迫切的社会课题,并建议如何透过"安老空间"方案来达致"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及"老有所成"的人文关怀。
其他文献
绿色建筑和低碳建筑概念在中国及其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珠江三角洲正变得非常流行,而这一地区却经历着社会和经济从工业化到后工业化的转型,以及知识型经济冲击下住宅寿命短的严
  运用单一发展模式进行城镇开发的片面性、发展不平衡性的弊端日渐凸显.针对这一问题,很多城镇和地区都运用了S.E.T.模式(S.E.T.=SOD+EOD+TOD)进行规划.本文将S.E.T.模式应
  城市设计在我国经过了二十几年的实践,业已成为城市空间环境控制的重要环节,然而却依然存在着些许不足,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一贯"自上而下"的线型城市设计体制的弊端。
  高雄市,一个兼具海洋与工业为发展背景的亚热带城市,除了既定的高温炎热的刻板印象外,地形地貌更包含沿海、平原、丘陵、高山等四种地形。在发展地方建筑风貌再造的原则之下
会议
  宜昌秭归地区原生态的夯土房,黄泥、细沙、木构、厚墙体,接地气,冬暖夏凉,和自然同频,有着不可磨灭的地方形象印记。通过研究它的功能、结构和美学形式,将夯土房与现代建筑元素
会议
  "园宅"的理念源自中国传统古典私园。它通过对自然式景观居住思想的传承,重新审视新型城镇家庭结构的居住方式和审美文化,对中国古典私园的造园要素进行解构重组,并以之置换
会议
  本研究试图提出不同于传统城市规划思维,强调科学风水,打破规划范围的疆界,重视城乡环境所具备的空间连续性;分别从GIS建立国土安全格局、以景观格局分析生态底图、以生物气
  自中央政府提出保障性住房的目标后,地方政府积极采用配套建设以实现住房可支付性和社会融合。本文研究中国的包容性住房,试图回答以下问题:1)配套建设是否实现了社会和空间
  低碳智能城市系指结合科技、数字信息与低碳发展之永续城市,其发展除强调高科技应用与数字信息整合外,更为了降低碳排放量,以及解决过去城市发展所衍生的环境生态与社会发展
会议
本文基于上海进入"存量规划"的大背景,分析中心城区棕地保护更新现状,提出居住功能介入下的城市棕地保护更新应是上海城镇化具有可行性的理想模式之一.通过对三个不同国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