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三维个体化足垫治疗跖痛症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yangshiza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综合评价动态三维个体化足垫治疗跖痛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中治疗跖痛症提供依据.方法:以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6例患者(51足)应用动态三维个体化足垫治疗跖痛症1疗程,疗程跨度为14-20周,平均16周,检测治疗前后的步态周期中疼痛部位、中足及后足的最大压力、最大压强、冲量,疼痛评分及胼胝体面积,采用SPSS17.0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将治疗前后进行自身对照,分析研究对象的VAS疼痛评分、胼胝体面积及步态周期中疼痛部位、中足及后足的最大压力、最大压强、冲量的改变情况.
其他文献
外科手术或者穿刺等操作过去都是依靠经验进行,尤其是穿刺等盲操作,遇到患者解剖结构变异、病变导致结构破坏等情况时,很容易出现关节穿刺反复操作、穿刺失败等情况。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为术前设计提供了平台,骨科医生可以进行计算机辅助的数字化精准手术设计;但如何把术前设计还原并应用于实际手术操作是一个难题。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基于3D打印技术的手术导板设计及制作技术使得术前设计可以精准还原为实际
[目的]研究评价采用poller阻挡钉技术治疗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下肢长骨骨折后断端不稳定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1年起我科采用poller阻挡钉技术对锁钉固定后骨折断端不稳定的36例病例采取远、近端加钉的方法增加断端稳定性,以减少并发症及预防远端锁钉摆动的发生.[结果]本组 34 例获得随访.随访 4-24 个月,平均 10 个月.术后伤口感染 1例,全组无主钉断裂病例,无远端交锁螺钉
目的 探讨手术切开解剖复位锁定钛板双皮质固定治疗骶尾骨骨折脱位的效果。方法 对5 例资料完整的骶尾骨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患者术中、术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随访6-24 月,所有患者均解剖复位,骨折愈合良好,根据疗效判定标准,痊愈4 例,显效1 例,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骶尾骨骨折脱位患者采用手术切开解剖复位锁定钛板双皮质固定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目的 评价慢病毒介导ERK1/2-siRNA及Nrf2-siRNA进入大鼠局部脊髓组织的转染效果.方法 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使用微量注射器将含荧光慢病毒载体的稀释液注射入其脊髓T10水平背侧深约0.8 mm处,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不同时间点的转染效果.分别转染ERK1/2及Nrf2的siRNA进入大鼠局部脊髓组织,转染后7 d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沉默后ERK1
目的:随着道路交通事故及高处坠落等高能量损伤病例的增多, 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的病例也随之增加。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的发生原因、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6月至2016年1月,陈旧性颈椎脱位伴关节突交锁12例患者。其中, 6例患者单纯经颈前路完成脱位颈椎椎体复位, 5例前路联合颈后路整复脱位椎体并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1例单侧交锁的患者因无法复位而行后路减压联合前
目的:比较可膨胀髓内钉(Fixion PF)与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Tan)联合双磷酸盐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周围骨折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55例老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InterTan组27例,包括男12例,女15例,年龄65-89岁,平均74.2±7.5岁;摔伤19例,交通伤8例;按照AO分型标
目的 介绍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5年5月,应用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中小面积创伤性软组织缺损10例。其中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3例。其中缺损部位位于手掌及手背的患者4例,位于手指的患者6例,合并有骨缺损的患者2例。损伤原因:外伤的患者7例,皮瓣术后坏死的患者2例,疤痕挛缩的患者1例。术前对创面进行彻底的清创,根据受区缺损
[目的]采用Footscan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小趾囊炎足进行足底压力测量及分析研究,评价小趾囊炎足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2007年10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小趾囊炎患者,其中20例34足患者资料完整并获得随访。通过Footscan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患者前足第1至第5跖骨头(M1~M5)下动态峰值压力、压强和冲量指标进行测量和分析,通过统计学处理及数据分析,研究小趾囊炎足的生物力学特性。
目的:观察对股内侧肌使用中低频被动神经肌肉治疗仪治疗,加强髌骨的内侧稳定结构,缓解膑股关节载荷紊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一2012年12月来北京市第六医院骨科就诊的膝关节OA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治疗组给予肌肉力量训练、本体感觉促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和中低频脉冲肌肉治疗仪对股内侧肌的刺激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肌肉力量训练、本体感觉促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采用
目的 探讨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ankle soft tissue impingement syndrome,ASTIS)的临床特点以及关节镜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 2005年9月~2010年4月,15例ASTIS损伤后(12~36个月)的患者,经踝关节镜探查手术,镜下切除撞击组织,术后采用AOF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后足-踝评分法评定手术效果。结果 关节镜下显示15例中:10例存在滑膜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