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控制在浮选自动化中的应用

来源 :第十届全国煤矿自动化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song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糊控制技术在浮选自动化中的应用方案与传统的控制方案相融合,增强了浮选自动控制的适应能力,提高了浮选自动化的智能化程度。
其他文献
措勤盆地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是中生代特提斯体系域下的一个大型复合盆地,面积145869km2,其面积、规模是青藏高原仅次于羌塘盆地的第二大盆地,也是青藏高原汕气资源潜力和远景仅次于羌塘盆地的重要盆地。盆地主体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块之上,分为北部坳褶带、北部冲断带、中部坳褶带、南部冲断带和南部坳褶带5个二级构造单元。措勤盆地经历了晚二叠世的大范围隆起和三叠纪的局部拉张后
可可西里—巴颜喀拉三叠纪沉积盆地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北东部。是古特提斯的一部分。盆地于泥盆纪被动陆缘的浅海基础上裂陷、拉开,早石炭世形成洋盆,晚石炭世洋盆北部开始消减、南部继续扩张,晚二叠世—中三叠世进入增生盆地和残留洋盆阶段,晚三叠世诺利期转化为周缘前陆盆地,三叠纪末完全闭合。其主体由晚二叠世一中三叠世深海沉积、典型浊积岩系和晚三叠世诺利期浅海陆棚沉积构成,北部零星出露了中二叠世海山玄武岩+碳酸盐岩
埃迪卡拉纪是地球历史上生命与环境发生重大转变的最关键时期。然而,由于缺乏可用于广泛地层对比的古生物化石,埃迪卡拉纪的国际地层标准目前还没有建立起来,严重制约了这一时期生命与环境演化的深入研究。埃迪卡拉纪以新元古代大冰期结束为标忠开始,上接寒武纪,在我国区域年代地层系统中称之为震旦纪。我国震旦纪标准地层剖面位于湖北宜吕三峡地区,以南沱冰碛岩的结束为底界,包括陡山沱组和灯影组。近些年来,陡山沱组4段和
2006年国际地层委员会寒武系分会确立了寒武系分为4个统的划分框架,目前寒武系尤其传统的下寒武统年代地层划分标准还未统一,华南寒武纪早期地层划分对比由于缺乏统一的古生物化石参考标准,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这势必影响了这一时期岩相古地理图的编制。近年来课题组成员采用古生物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和同位素化学地层等手段,使华南寒武纪早期地层划分对比获得较大进展,取得了华南下寒武统梅树村阶-筇竹寺阶浅水相至深
目前我国滩海油田具有井距较大、完钻井较少,以横向采集密度大、覆盖面广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为主的特点,采用随钻测井技术降低钻井成本提高钻探成功率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该技术具有随钻洲井资料实时性、准确性和连续性以及受泥浆侵入影响小等诸多优点,能大大提高对地层、构造、储集层特征的判断和钻头在储集层内轨迹的控制能力,从而提高油层钻遇率、钻井成功率。关家堡油田Es1s3小层薄互层较发育,储层变化大,油藏类型
晚古生代泥盆纪伸展裂解可可西里-巴颜喀拉构造区表现最为强烈,在可可西里、玉树及秦比结合部形成大量基性岩墙群,发育浅海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为古特提斯形成奠定基础。而在青海北部祁连、柴达木北东部等地强烈挤压造山,形成老君山组、牦牛山组等造山磨拉石建造。
阿尔塔拉盆地构造类型属半地堑式,盆地西缘基底相对陡倾,东缘基本上为一走向NNE、倾角约8°-15°的构造斜坡带。国境内基底形态呈由SE向NW缓倾的箕状形,基底埋深O-1800余米,盆缘5km范围内埋深一般不超过1000米,盆地中、南部埋藏较浅,为O-1500米,北部埋深较大,沉降中心基底最大埋深超过1800米。汉组(K1bs)地层以小角度向盆内倾斜,地层倾角一般不超过5°。阿尔塔拉盆地构造相对简单
以胶州湾李村河口区为研究对象,通过4个沉积柱样的分析测试,对沉积物中的有机碳(TOC)、酸可挥发硫化物(AVS)及重金属的环境响应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发现在4个柱样中,JZB2的有机碳含量最高,较细的粒度、较弱的水动力以及高陆源输入都有利于该地区沉积有机碳的埋藏与保存。JZB4和JZB5的有机碳含姑较低,其粒度也较粗,且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利粒度的韵律有较好的正相关性,这是由于陆源的有机碳在离河口较远处
华南泥盆纪遗迹化石发育良好,桂林杨堤、广西六景、贵州独山、贵阳乌当、四川北川甘溪等5个剖面实测结果表明:(1)华南泥盆纪遗迹化石主要有Arenicolites,Atherophycus,Bifungites,Chondrites,Circulichnis,Cochlichnus,Cylindrieum,Cruziana,Dimorphichnus,Dushanichus,Diplocraterio
在中国南方,尤其是扬子区和江南区,上奥陶统上部广泛发育一个著名的地层单位— —五峰组,它厚度不大而横向相当稳定,一般仅数米,个别地区达数十米。其主要岩性为黑色笔石页岩和放射虫硅质岩。对其沉积环境长期存在激烈争论。两种观点分歧之大,已达到无法调和的地步:一种观点认为属浅水沉积;另一种则认为系碳酸盐补偿界面之下的深海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