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区大到暴雪对城市交通的影响评估分析

来源 :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KAIIOR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3月3日~4日天津地区大雪天气过程的强降水实况和气象灾情的分析,做出了本次天气过程对天津城市交通的影响评估;根据交通状况分析,此次天气过程对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业致灾强度等级为3级,对天津的城市交通综合致灾强度等级为2级;天津市区主干道路的承灾能力等级为1~3级;对交通的影响程度按车流量的大小分别为2~6级,综合评估为“较重”。提出了大雪天气下城市交通的防御对策。
其他文献
对北京地区最近12年暖季(5~9月)雷暴、冰雹、暴雨和大风等各种对流天气进行了气候统计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暖季发生对流的概率很高,按日数统计的气候概率达47.77%,大风、暴雨和冰雹气候概率分别为27.29%、10.84%和6.29%。暴雨多发季节为7月中旬到8月上旬。冰雹集中于6月中、下旬。在对流天气的地理分布上,北京西北部、东北部山区及西南部山区多对流天气,中心区和东南部平原地区对流
本文介绍了近两年由Google Maps引导的在公共地图服务领域流行的基于瓦片拼接技术的网络地图的相关概念,通过图示与公式推导的方法给出了实现瓦片拼接技术的数学基础与原理;结合河南省交通气象服务系统的具体实现给出瓦片切削在业务层的实现算法及切片在表现层的拼接方法。河南省交通气象服务系统使气象数据与地理信息数据紧密结合在一起,便于预报人员制作、发布气象信息及专业用户使用气象资料。
本文根据湖北省18个站点的长期气象资料,统计计算了各地每一天引起水稻高温热害的持续高温天气的发生机率,分析了发生机率的时空变化规律,确定了各地高温热害不同等级风险期的起始、终止日期及持续天数,并据此将湖北行初步划分为鄂东高温热害频发区、鄂北鄂西高温热害偶发区和江汉平原高温热害轻发区等三个气候区。对各地提出了优化播种期、选择适宜品种、调整抽穗开花和灌浆期从而躲避高温热害的几点措施建议。
本文分析了机载PMS观测的云滴数浓度(Nc)。在一些云中,Nc会超过1000个/cm。总的来讲,各种云的Nc排序为Cu>Sc>(AcnNs)>As>Cs,平均的Nc分别为269个/cm、212个/cm、105个8cm、119个/cm、68个/cm和138个/cm。此外,随着平均云滴数浓度的增加,数浓度的分布范围也展宽。层状云的云滴数浓度分布得相对均匀,稍偏向高浓度;积状云的云滴数浓度分布较窄,在低
本文分析了春季Hadley环流(简称为HC)与夏季东亚大气环流特别是长江流域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与春季Hc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春季HC异常相联系的大气环流和水气条件的变化为这一关系提供了背景场。春季HC偏强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位置偏西偏南,南亚高压偏强,东亚西风急流位置偏南,长江流域水汽增多,有利于长江流域降水的发生,因此长江流域降水偏多,反之亦然。本文进一步揭示了季
本文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IEMS先对现在气候进行了模拟分析表明模式能较好地抓住西北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然后利用干旱指数对西北地区未来干旱进行了情景预估。在二氧化碳浓度递增情景下,天山北部地区、内蒙古的乌海市附近及宁夏、陕两北部地区较现在变干,塔里木盆地较现在变湿,内蒙古西部地区也仃变湿润的趋势,青海西部地区先变湿润后有变干的趋势。
选取阿勒泰地区六县一市7个气象站1961年9月~2006年的5月的AO(或A)文件,筛选出该地区寒潮天气发生次数,运用合成法、Mann-Kendall(简称M-K方法)检验法、Mor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可勒泰地区寒潮天气发生次数年际、年代际变化规律及其突变和周期。结果表明:(1)阿勒泰地区寒潮天气发生次数全年及秋、冬季有减少的趋势,而春季有增加的趋势;全年和冬季60年代后期发生次数最多,80
2003/04年冬季,北半球平流层发生了50年来罕见的强爆发性增温事件,增温同期又遭遇了强烈的太阳风暴事件,太阳风暴带来的大量高能粒子可以在高层大气中产生异常高浓度的NOx,这对于中间层和平流层高层臭氧具有严重的破坏作用。为了分析如此复杂的空间天气背景下的SSW对于平流层臭氧的影响,本文利刚NCAR/ACD最新的平流层化学输送模式MOZART-3以及ECMWF模式的60层动力场对03/04年SSW
2007年5月和2006年6月两次形势场非常相似的强对流天气给浙江省带来了严重的雷雨大风和短时冰雹天气,这两次过程最主要的特征表现在中高层蕴含深厚的强冷空气,而低层的暖湿气流只存在于900hPa以下,由于中低层冷空气的控制,往往会忽视潜在的强对流天气。本文充分利用天气雷达、卫星云图、实况资料及ncep资料,对比分析了强对流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云图及回波特征,进而揭示出此类天气的主要特点和可预报性。
本文介绍了AOT应用在大气污染中的可行性。利用基于CE318观测数据反演出的AOT和地面大气质量监测数据,使用统计方法,研究AOT在大气污染研究中的适用性。分5个时段探讨了AOT与不同大气污染物之问的关系,最后以春季、冬季为例,建立了AOT与“三项”大气污染物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冬季模型要比春季的好,冬季用气溶胶光学厚度表征火气污染的表征度要强于春季的情况。用AOT来描述火气污染指标时,PM10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