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工科理念的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 :浙江省高校计算机教学研究会2018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fish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工科是适应新经济和新产业而产生的高等工程教育理念,是现有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本文分析了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数据结构课程在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根据新工科的人才培养理念,提出了新的基于新工科理念的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新方案引入了混合教学模式,融合了多学科知识,强化了计算思维的培养,并细化了过程化教学评价.初步实施的结果,验证了新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指明了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向.
其他文献
混合教学模式实现了MOOC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通过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有机统一,能充分挖掘教师和学生的潜力.在分析传统课堂教学不足的基础上,提出O2O线上线下融合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混合教学模式,应用网络平台辅助实现了完整的教学业务流程,从平台建设、教学资源的准备、教学方式的组织、课程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教学实践.实践表明,混合教学模式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
本文从一位国际化班级专业任课教师的角度,论述了混班教学的意义,分析了中外学生混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
随着信息化革命的到来,网络空间安全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虽已成立,但安全应用型人才缺口巨大.传统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方式已不适应网络空间新环境下的安全实战需求,因此教学实践模式急需改革.本文提出一套网络空间安全实战技能演练教管系统,基于Docker容器技术实现攻防环境的自动化配置并保障系统自身安全性,采用最新的CTF竞赛方式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网络攻防技术”课程实践表明,该系
学评教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现有的学评教过程存在分数差异大、影响因素多、主观噪声强等缺陷.本文采用科学的统计学习方法,研究以下两个部分内容:①学评教数据的统计分析与可视化,对现有学评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合理、美观的可视化分析;②学评教相关因素的关系挖掘,对教师和课程特征属性与学评教数据之间进行相关分析,挖掘各个因素与学评教结果的相互关系.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
算法是计算机科学的核心主题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软件工程专业的工程专业认证中,算法分析与设计对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求解复杂工程问题方面的能力还十分欠缺.通过教学内容改革,学生更能顺利地将课本知识与实际问题连接起来,提升学生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辨识能力.通过采用参与式、启发式、探索式教学的方法,提升学生对复杂工程问题的求解能力.通过全过程采用形成性评
本文分析了目前新工科教育形势下信息安全课程教学方法的困境和现状,介绍新工科形势下的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实践方案,提出以多元教学实践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从课堂互动式案例教学、基于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面向网络平台的多元教学等方面,详细阐述了面向新工科背景下信息安全课程的教改实践方案.
为满足财经类院校新形势下学校人才培养任务要求,本文从课程、学生、专业等不同层次任务出发,研究多维任务驱动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方法.本文结合浙江省“新高考”招生改革和我校大类专业培养方案改革的大背景,从课程知识教学任务、学生素质培养任务、专业特色发展任务等视角出发,介绍多维任务驱动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方法,探讨分析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设置与课程内容改革现状.
创新能力是由知识矩阵、基础能力和创新品格共同构成的一种复合能力.现阶段大学生创新教育存在诸多问题,高校要利用好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优势,以科技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创新人才的培养水平.
计算机基础教育是高校信息化教育第一阶段,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分析浙江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数据出发,分析了浙江省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改进方案.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间接性、平等性、开放性等特点,相比显性教育,更易被独立性、物质性和多变性等特点明显的“95后”新生代大学生所接受.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本文拟以“计算理论”课程教学为例,尝试探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课程教育过程中的实践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