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亚包晶钢铸坯表面纵裂纹的因素研究

来源 :2015连铸装备的技术创新和精细化生产技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ax_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金相、扫描电镜、连续测温等方法对亚包晶钢铸坯表面纵裂纹产生原因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钢水过热度>35℃和<15℃浇铸时,铸坯表面纵裂纹发生率明显提高;随着拉速的增加铸坯纵裂纹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在同一拉速条件下,铸坯内弧比外弧更易于生成凹陷和裂纹;结晶器铜板热流密度不均是铸坯纵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在二冷区进一步扩展.
其他文献
芜湖新兴铸管2#连铸机在180方坯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受二冷段架子足辊间距及二冷水冷却强度影响,经常出现鼓肚现象.经过分析和试验,通过对二次冷却设备的冷却结构进行改造,并对铸坯低倍进行跟踪,发现铸坯鼓肚现象及内部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为提高优质钢铸坯质量,芜湖新兴铸管炼钢厂对R16m大断面连铸进行了二次冷却研究与探索,通过调整连铸的二次冷却水量、喷嘴形状等,基本杜绝了中心裂纹、划痕等缺陷,降低了铸坯疏松、缩孔的几率,避免了漏钢等恶性事故的发生,为获得合格的铸坯创造了条件.
应用二冷区铸坯表面温度测定和连铸坯低倍检验、成份偏析分析等方法,研究芜湖新兴37Mn5圆坯连铸现行二冷制度对铸坯内部质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完善了连铸二冷配水制度.结果表明,连铸采用弱冷工艺,二冷比水量0.16~0.20L/kg,延长二冷区长度,可以控制37Mn5铸坯进入矫直点前表面温度在900℃以上,铸坯等轴晶率可达42.5%~48.2%.
本文描述了连铸机中重要功能部件的状态监测及分析方法,通过数据收集、有限数据处理、连铸机单一部件及区域状态评估、整体状态监测,逐级递进细致的阐述了建立连铸状态监测系统的必要性,指出随着监测诊断系统的进一步普及应用,监测诊断信息的广泛利用和交流必将成为研究和应用单位的迫切需要.
本文提出设计连铸机扇形段进出口辊缝在线监控系统.通过检测连铸机扇形段夹紧缸内的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以及连铸机导向段传动电机电流信号,利用模型计算和基于规则的智能判定调扇形段进出口辊缝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为设备运行状态监控提供判定依据.连铸机扇形段进出口辊缝在线监控系统的应用将实现在生产过程中连铸机扇形段始终保持稳定运行状态,为保证和提高铸坯质量提供一种在线控制与调节方法.
本文介绍了国内某厂Φ8mm无钒HRB400盘螺的生产工艺,同时结合轧钢的控轧控冷工艺,对盘螺无钒轧制的强韧化机制和技术要求进行了探讨分析.研究表明:无钒HRB400盘螺的热轧组织为F+P+F针,局部冷却较快部位会出现少量B粒;盘卷前后侧性未搭接侧性能较高于左右搭接侧性能,且组织更细小,分布更均匀,性能更稳定;通过控轧控冷,可以加强γ→α转变的形核率和相变的细化效果,同时抑制奥氏体中碳的析出速度,获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利用BOF→LF→VD→CC工艺生产THB-3高强钢,本文结合新兴铸管生产THB-3实际,对其生产工艺要素以及产品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与介绍。通过BOF→LF→VD→CC工艺成功生产THB-3高强钢,从工艺实践中可以得出:降低连铸坯的氮含量可有效减少裂纹及漏钢的概率;适用性保护渣是生产顺行的前提;合理的二次弱冷及拉速控制可有效降低裂纹比例;冶炼钢水必须保证较低的气体含量和较高的洁
结晶器是连铸过程的核心部位,结晶器内钢水的流动状况极大的影响着铸坯质量和浇铸过程的安全.浸入式水口的结构和结晶器尺寸决定着结晶器内钢水的运动情况.水模拟是研究结晶器内流场的有效手段,本文采用激光粒子图像系统(PiV)和DJ800水工测量系统研究薄板坯浸入式水口结构对不同宽度结晶器内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对不同宽度的结晶器,可以调整获得与之相适应的水口结构以改善结晶器液面流场,当结晶器断面小于12
本文根据连铸钢包浇钢优化控制技术的研发工作,介绍了一种应用于连铸生产中能有效减少残留钢的优化控制技术,分析了钢包浇注过程中漩涡吸附卷渣的机理及钢水和钢渣的分布形态,叙述了整个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功能特点,阐述了该技术应用后效益的体现,同时介绍了技术的效果及应用情况.
本文对34Mn6钢种铸坯表面出现纵裂的分布以及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从拉速、保护渣液渣层厚度和结晶器液面波动以及结晶器冷却效果和二冷工艺设置等方面,提出了避免产生纵裂的具体措施.作者阐明:通过对34Mn6气瓶用钢的纵裂缺陷分析,表明,除钢种自身特点外,纵裂主要在结晶器内产生,并在其后不合理的二冷配置加重,导致纵裂的扩展。对于该缺陷的成因分别从连铸结晶器、二冷强度、保护渣、拉速、过热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