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纤维的染色技术和涂料助剂的最新动向

来源 :全国印染助剂行业研讨会暨江苏省印染助剂情报站第26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对易染色聚酯纤维的需求,经分散染料易染时代、离子性染料易染时代、阳离子可染时代、易染多样时代而发展。本文综述了聚酯纤维染色技术历史进展和喷墨印花前处理以及涂料的吸尽染色系统及其生态粘合剂。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不同官能团改性硅油的结构、性质及其对整理织物风格的影响,同时着重介绍了新研发的共改性硅油2111,其侧链携带有氨烃基、聚醚、烷氧基和环氧基四种多官能团.用红外光谱对结构进行了表征,对其应用性能也进行了研究总结.
以1,10-癸二醇、环氧氯丙烷(ECH)为原料反应得到1,10-癸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以此为原料与三甲胺盐酸盐反应得到Bola型表面活性剂DCPS.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还对产物的表面活性和应用性能进行了测试.DCPS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14358 mol/L,γcmc为32.48 mN/m,而且Bola型表面活性剂对阳离子染料在腈纶上染色时有良好的缓染性.
采用微射流法用阳离子分散剂来制备阳离子化改性涂料.在阳离子分散剂的用量为1%,涂料用量为5%,微射流分散时间为30 min,微射流分散压力为1.7×10 5kPa条件下制备的阳离子化改性涂料的粒径为211.9 nm,Zeta电位为32.4 mV,粘度为1.33×10 -3 Pa·s.结果表明,阳离子化改性涂料具有较好的储存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用于染色后织物的K/S值较常规未改性涂料提高了16.2%
利用钛酸丁酯为前驱物,经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溶胶.通过改变盐酸浓度和水解温度,研究了溶胶胶凝过程随其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并对纯棉织物进行整理,取得了较好的抗紫外效果,经整理后的纯棉织物UPF等级达到50,且有较好的耐洗性.
利用氨基硅烷偶联剂对二聚酸二异氰酸酯进行改性处理,以FT-IR分析改性前后二聚酸二异氰酸酯分子结构的变化.对比研究了改性前后二聚酸二异氰酸酯在棉织物整理上的应用,通过扫描电镜研究了整理前后纤维表面的形貌变化,测定了织物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改性二聚酸二异氰酸酯具有更好的应用性能,整理棉织物断裂强度提升约20%,手感提高到2级,拒水达到3级,且具有很好的耐洗性.
棉织物的前处理是这类产品印染加工过程中能耗、污染负荷和水耗最大的环节,其主要原因是在前处理过程中大量使用烧碱.本文在分析棉织物上存在的各种杂质和烧碱及酶制剂对这些杂质作用的基础上,采用生物技术与化学技术相结合,开发无烧碱前处理工艺.生产应用结果表明,无烧碱棉织物前处理工艺流程短,能耗、水耗和废水的COD值大大降低,生产效率高,是低碳时代实现低能耗棉织物前处理的有效途径.
采用不同组分的降解壳聚糖作为亚麻织物无甲醛防皱整理剂,通过织物折皱回复率、白度、断裂强力保留率、断裂伸长率的变化,探讨降解壳聚糖用量及分子质量对整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平均聚合度为9.787,平均分子质量为1590.15,w(整理剂)%=1%的B组分降解壳聚糖进行亚麻织物整理后,折皱回复率为30.15%,白度为57.900%,断裂强力保留率为96.47%,断裂伸长率为12.73%.
以烷基伯胺和四甲基脲为原料首先合成了烷基四甲基胍及其盐酸盐,然后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制备了烷基四甲基胍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IR、1HNMR鉴定了其结构,并考察了其性能,结果表明:烷基四甲基胍Gemini表面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2.5×10 -4 mol/L,γcmc为28.5 mN/m,其表面活性明显高于单烷基四甲基胍表面活性剂. 最后,以该Gemini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剂制备了纳米
阐述了棉等纤维素纤维类纺织物,在染色半制品坯布上带碱的后遗负面影响问题.对坯布带碱于后处理、后整理等方面所产生的负面作用,及其造成负面作用的机理作了剖析.并对容易发生带碱的主、客观原因,以及应予注意方面,进行了列举和探讨.
本文探讨了功能基团交换树脂用于织物易去污的机理,研究了功能基团结构与易去污性能的关系,分析了功能基团结构、乳化剂种类的安全性.结果表明:主要单体为全氟烷基丙烯酸乙酯FA为6碳,丙烯酸酯AA侧链为18碳及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进行乳液共聚制得功能基团交换树脂,乳化剂为AEO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物.该树脂与架桥剂封端异氰酸酯在织物上固化成膜,织物易去污的性能好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