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大舞台小鬼来当家--小小讲解员

来源 :2015(河南·郑州)全国科技馆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be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活动是以科技馆展厅展品为依托,面向9~15岁青少年开展的职业体验类活动.通过形态礼仪、语言表达、科学原理、讲解词写作、讲解技巧、临场应变、趣味小实验设计等方面培训,提高青少年语言表达和临场应变能力,锻炼社会交往能力.活动在每年暑期进行,面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开招生.分为海选—初级培训—预赛—高级培训—决赛五个环节,每个环节层层筛选最终选出10名优秀小小讲解员.在讲解词写作环节,充分发挥小讲解员主观能动性,通过孩子们的眼睛看科技馆,自主进行讲解词创作,活动过程中涌现出精彩讲解词20余篇.除了在展厅面向公众进行全程讲解外,小小讲解员还代表江苏科技馆参与到各类活动中:小小讲解员扬子社区行,电台小主持、科普周、"科普大舞台、小鬼来当家"等,为青少年提供更为广阔的社会平台,在注重科学知识积累和科学文化素养养成的同时,培养道德感与社会责任感.
其他文献
在社区建设过程中,文化建设处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博物馆作为社区公共事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融入社区过程中,社区教育将博物馆与社区文化建设进行链接,起到纽带作用,进而推动社区建设的有序发展.本文选择社区教育开展较为成功的美国、英国和日本为例,力求对我国博物馆社区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是新一轮改革开放给予连云港难得的发展机遇.回顾历史,面对现实,连云港市文化工作的目标是要宣传好"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文化价值;多角度、深层次的开展"一带一路"交汇点的研究;搞好"一带一路"交汇点的文化建设;促进"一带一路"交汇点的国际区域文化交流.
中国城市社区面向2020的科学普及模式,是提供公共科普服务.本文基于对社区组织形态及其成员行为倾向的分析,阐述了未来社区科学普及模式的本质要求,由以往传统意义上改善居民知识结构或劳动技能为目的的"知识普及与传播",转型为直接提供互动式"公共科普服务",从"公众理解科学"转型到"科学服务于公众".本文从"科普主体、内容、对象、媒介"这四个维度,把我国科普社区的历史演变划分为四个典型阶段,并从六个方面
In this paper,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pularization (S&T Popularization) statistics between the Land and Resources (LR) industry and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P) indust
本活动教案是针对"物体重心"这一知识点,以合肥科技馆二楼数学与物理展区展品"锥体上滚"为依托,面向展厅的普通观众而设计开发.通过观察锥体上滚的现象,辅导老师引导观众们思考为何与日常生活中所观察到的物体向下移动的现象相悖,然后分析这2种现象的本质:物体自发的移动,是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总是从重心高的地方向重心低的地方移动.认识一个物体的重心,不管是在个人活动中,还是社会活动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规则的
科技馆的展教功能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多数是被动讲解的展教活动,真正让参观者在体验、探索中学习科普知识的展教活动并不是很多,本案例针对太空知识,根据相关展品设计一条"主题体验式"的参观路线,在科技辅导员的引导下自主完成"宇宙遨游"主题的体验式参观.参观学习过程中,引入"玩中学",强调注重参观者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和体验领悟的过程,强调参观者在体验探索中主动获取知识,并对其产生兴趣.
本活动教案是针对浮力的相关知识点,基于吉林科技馆力学世界与美妙之音展厅的展品浮力潜艇,面向初中学生而设计开发.教案采用了情景式的教学方法,以"探究与实验"的形式开展,为参与者创造沉浸式的学习环境.在科学教师的引导下,参与者们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学习浮力的相关知识.在你学习过程中,引入"做中学"的概念,以学生自主、教师辅助的形式通过小实验与小游戏,自己动手学习探究,最后总结出相关的知识点.学习过程中
本活动方案是基于中国科技馆挑战与未来B厅基因·生命中的4419号展品"病毒入侵"和"它们有多大"进行的主题设计,旨在激发孩子了解微观世界的兴趣,并且正确的认识微观世界,使孩子认识到微观世界里的生物在现实世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进而理解世界的丰富多彩不仅包含我们生活的肉眼可见的部分,还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多彩的微观世界.本活动方案的设计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如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等,具有一定的可操作
本活动是以"探索DNA"为主题,基于中国科技馆2B展厅的展品与科普实验室的实验活动,其创新点在于将不同的展品、科学实验相互结合来开发教育活动.在活动中,观众通过操作展品、完成学习单了解DNA的相关知识,然后通过亲自动手提取DNA,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本活动教案是针对"光的色散"知识点,基于山西科技馆光的色散展品.面向初中学生而设计开发的,教案采用了情景式的教学方法,以时光电话的方式,为参与者创造沉浸式的学习环境,与科学家交流,在科学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光的色散.学习内容需要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为基础,进一步学习因不同单色光折射本领不同引发的光的色散现象之谜.教学要求观众主动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动手乐趣及学习活动中的实际操作,激发学习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