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可变谐振系统初步研究及优化

来源 :中国内燃机学会燃烧节能净化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973项目年度汇报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yay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笛音谐振的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可变排气谐振系统,并对其影响参数及对发动机动力性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及优化.首先针对一真实发动机建立仿真模型,并与实验结果对比进行了标定;然后分别研究了可变谐振系统影响参数,包括开孔位置、孔径及容积等,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遗传算法得出了最优解.研究结果表明,可变谐振系统能够改变排气系统中的压力波动,进而影响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及性能,通过优化参数可以提高发动机的扭矩.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实验和计算研究了在汽油机上燃烧丁醇-汽油混合燃料的放热规律与燃烧汽油的不同,从燃料的性质和内燃机燃烧学的角度分析了放热速率形成差异的原因,介绍了燃用丁醇-汽油混合燃料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点火提前角优化和空燃比优化得到了更好的综合性能.从而验证了丁醇取代部分汽油后在发动机中燃烧的可行性和实现节能减排的双重优越性.
在一台高速柴油机研究了汽油/柴油混合燃料在低温预混合燃烧模式中同时降低NOx和碳烟排放的潜力.相对于纯柴油,汽油/柴油混合燃料拥有较低的十六烷值,可以产生更长的着火延迟期,从而为燃料和空气提供更长的混合时间,降低缸内局部当量比,减少缸内碳烟易生成区域.当使用汽油/柴油混合燃料进行低温预混合燃烧时,NOx排放随着进气氧浓度的下降而降低,碳烟排放却并没有出现单调上升的趋势,从而有望避免这两种排放物之间
利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a1-xCexMnO3(x=0,0.2,0.4,0.6,1)纳米粉体,考察了不同Ce取代量对所得产物物相的影响.并以堇青石为载体,制备了Pd/La0.6Ce0.4xMnO3-Al2O3型催化剂.利用BET和SEM对所得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模拟的CNG发动机气氛,进一步考察了钙钛矿催化剂及负载贵金属Pd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少量贵金属(Pd1
柴油机传统燃烧方式所固有的非均相特性导致NOx、PM缸内生成的矛盾性,无法同时实现机内净化,高效、超低排放新型燃烧模式成为了国际研究热点和前沿.以HCCI为表征的低温燃烧(LTC)模式存在负荷拓展困难、不完全燃烧有害物排放高等缺陷.本文对上止点附近首先组织一次LTC燃烧,合理匹配间隔后再组织一次高已燃废气氛围下的高温的低高温双阶段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特定工况下LTC最早起燃时刻恒定,与
在一台改造的单缸重型柴油机上进行了进气压力、EGR率、后喷射和正丁醇添加剂对柴油机soot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并采用内窥镜和双色法进行了缸内温度分布和soot浓度分布的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提高进气压力可以改善soot排放,随着进气压力的提高,soot生成区域逐渐集中在燃烧室中间凸台四周的凹坑内,且soot高浓度分布区域的面积减小、持续时间缩短;EGR可以降低燃烧温度和改善温度分布的不均匀性,但so
为了降低天然气发动机NOx排放,使其满足未来的排放法规,试验研究了不同燃烧边界条件对稀燃天然气发动机燃烧及排放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稀释方式(a.空气稀释b.EGR稀释c.双重稀释)对发动机控制NOx排放的潜力.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燃烧边界条件优化,这三种稀释方式均能使发动机NOx排放满足国4及国5排放标准;在满足同样标准的前提下,就经济性而言,双重稀释方式优于空气稀释方式,空气稀释方式优于当量燃烧+
以降低排放为目标,设计了两种新的燃烧室(A型和B型).通过模拟计算和试验,研究了不同燃烧室结构对缸内流动、混合气形成过程、燃烧及排放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作用机理.新燃烧室内的气体流动性好,混合气中空气含量相对较多,碳烟生成较少.当喷雾冲击A型燃烧室凹坑壁面时,有适当比例的混合气向凹坑外逸出,使凹坑内空气-燃料混合气稀薄化,燃烧更加充分,减少了碳烟排放,为采用较大的EGR率提供了有利条件.燃烧室几何形
本文在一台电控重型柴油机上进行了基于EGR技术的燃烧系统开发研究,设计了基于WGT增压器的电控高压EGR系统,系统研究了燃烧室、喷油器、增压器、EGR率及喷油参数等对柴油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确定了最终的重型柴油机国IV燃烧系统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匹配燃烧室和增压器并采用孔径较小的多孔喷油器可以显著改善柴油机NOx和烟度之间的折衷关系;小负荷时,推迟喷油可以使NOx在降低较多的情况下烟度
在湍流、传热、传质等因素的影响下,实际的均质压燃(HCCI)发动机中的缸内混合气存在着温度分层.在一台经改装的单缸光学发动机上进行不同燃烧室结构下均质压燃(HCCI)燃烧过程实验研究.保证每循环供油量一定和压缩比为12.4,燃料为正庚烷,转速600r/min,进气压力0.1MPa;在不同的燃烧室结构(缩口、直口和敞口)下调节不同的温度条件(进气温度为110℃、95℃和65℃;冷却水温65℃和85℃
世界范围内的石油安全和温室气体效应,给各国道路交通部门带来了寻找替代燃料和节能减排的压力.本文从生命周期评价的角度出发,阐述和分析目前产品生命周期在汽车替代燃料中的应用情况,指出未来生命周期评价在车用替代燃料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