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公益诉讼的程序特则

来源 :中国政法大学,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和服务中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ledaishum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处理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时,人民法院倍感困扰的问题是,我国现行民诉法与近代以来以保护私权为出发点的自由主义民事诉讼一脉相承,均是以私益诉讼为中心制定的,而环境公益诉讼程序特则的立法供给严重不足.例如,对于特定环境公益案件,管辖法院如何确定、诉讼请求如何限定、原告收集证据的权利有多大、环境损害鉴定如何进行、要不要缴纳诉讼费用、原告能否放弃诉讼请求或者与对方和解、法院能否调解、能否发布禁止令、如何确定裁判的效力范围、裁判文书如何执行,等等,诸如此类的特殊程序问题,如果简单援引民诉法关于私益诉讼的规定,就会混淆公益诉讼与私益诉讼之间的界限,使得环境公益诉讼的处理难度大幅度的提高,导致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目的落空.笔者认为,在环境公益诉讼程序的建构上尚有作如下改进和完善的必要.1、管辖上借鉴意大利2009年的法律,规定集中管辖,由省会城市的中级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级法院行使公益诉讼案件管辖权.其中,跨省市的河流污染以及海洋环境污染案件,由海事法院专属管辖.这主要是考虑到公益诉讼社会影响大,关注度高,处理难度较大,需要慎重对待.2、适当提高环境公益诉讼的受理标准.借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2007年Twombly案和2009年Iqbal案两个判例的精神,将涉及多数人利益的诉讼案件的受理标准规定为"合理标准"(plausibility pleading standard),要求原告起诉必须主张充分事实以说明其救济主张的合理性.上述判例改变了在美国适用50多年的通知起诉(notice pleading)这一宽松标准.3、规定法院受理环境公益诉讼的通知义务和向上级法院报备义务(借鉴撤销仲裁裁决案件,以及驰名商标司法确认案件的诉讼).4、环境公益诉讼的诉讼请求原则上限于停止侵害、恢复生态等非损害赔偿请求;在有法律特别规定的例外情况下,允许作为国家机关的原告提起损害赔偿请求.例如,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0条第2款规定,对破坏海洋生态、海洋水产资源、海洋保护区,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由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代表国家对责任者提出损害赔偿要求.据此,在2003年天津海事法院审理的"塔斯曼海"号油污损害环境侵权公益诉讼中,就是依据该法由天津海洋局和天津渔政处作为原告的.在今年发生的康菲中国渤海漏油事件中,国家海洋局拟针对此次漏油造成的生态损失依据本法提起赔偿诉讼.这是因为,停止侵害、恢复生态等非损害赔偿请求举证不复杂,程序易操作,而损害赔偿之诉在举证责任、赔偿的数额、赔偿金的归属与分配问题等很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审理难度.5、不适用处分原则,对原告放弃诉讼请求、承认对方请求、和解等诉讼行为进行严格限制.6、禁止被告反诉.7、禁止法院调解.8、原告申请财产保全和行为保全时,可以不提供担保.9、原告起诉时法院缓收案件受理费,原告败诉时免收原告诉讼费用,鉴定费、律师费和其他诉讼成本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环境保护公益基金支付.原告胜诉的,判决被告承担诉讼费以及原告的律师费、鉴定费等费用.10、法院应当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调查范围不限于当事人申请调查的范围.1 1、法院对双方自认的事实也要进行审查.12、当事人不主张的事实,如果事关公共利益的保护,法院也应当审理.13、降低证明标准,采用表见证明、事实推定等方法认定污染人的过错以及因果关系等难以证明的要件事实.14、举证责任分配上,应当区分国家机关、环保组织两种不同情况,国家机关提起的公益诉讼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与一般私益诉讼没有差异,环保组织提起的公益诉讼,考虑到个人举证能力弱、距离证据较远、收集证据手段的匮乏等因素,对于某些类型的要件事实实行举证责任倒置,也未尝不可,但需要认真研究、审慎对待,并且进行精确的类型化分析.15、法院裁判不受当事人诉讼请求的限制,判决主文与诉讼请求不具有对应性,多判、漏判不构成违反法定程序的行为.为公共利益考虑,法院享有高度的自由裁量权.如日本1960年代的大阪国际机场噪音诉讼案,原告起诉要求被告大阪国际机场迁出大阪市中心,但法院判决主文是要求大阪机场晚9点至早7点不得起降飞机.这种判决仍然具有合法性.16、环境公益诉讼判决仅具有单向的既判力,即公益原告胜诉的,判决有既判力;否则,不具有既判力.具体而言,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胜诉的,其他有起诉资格的主体对于同一败诉被告,不得就同一公益性请求,再次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公益诉讼的原告败诉的,其他有起诉资格的主体不受此限.17、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环境侵权公益诉讼判决时,可以结合判决的目的、判项的内容、判决的理由,以及强制执行时的客观实际情况,裁定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和执行方法.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于已经采取的执行措施和执行方法进行必要的调整.判决被告恢复原状时,可引入替代履行机制.例如,在环境公益诉讼中,人民法院可以指定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完成环境治理与恢复,由被告支付费用.18、环保组织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胜诉的,人民法院可以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发出奖励的司法建议.
其他文献
通过引入公众参与来限制公权力的行使是规范行政裁量权研究的新议题.传统的行政处罚裁量幅度较为宽泛,为部分执法人员滥用裁量权提供了空间.嘉兴市在推进水环境执法公开方面形成了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创新经验,其探索出的"公众评审团"模式,通过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政府执法过程中,确保了水环境执法的公众参与性、权威性和公信力.本文在社会治理的视角下对这一实践进行研究与阐发,考察其在引入和促进公众参与行政处罚的具体做法
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由此凸显.浙江省由此提出了"五水共治"的战略.从"五水共治"分析入手,可得知监督制度对于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特点和现状,认为这一监督制度必须呈现"非政府"和"立体化"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本文探索了建立和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监督体系的必要性和
PPP模式在水污染防治领域中具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公私双方合作地位极其不平等,政府违约成本过低,企业维权困难等.规范化缺失是导致项目失败的重要原因.要使PPP模式健康发展必须走规范化路径,包括合作协议的规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规范化和程序的规范化.
在以工业和城市为中心的环保法制体系下,城乡环境保护问题被赋予了同质性,符合农村环保真实情况的法律制度并不健全.农村环保管理的缺位,公共财政投入的忽视,使得农村水污染治理问题成为农村环境治理的重心,传统行政主导下的水污染治理模式难以适应现实的需要.借助民事合同的形式,平衡公共权力和私人权利的关系,并明确水污染治理民事合同的成立、生效、履行及解释自身的特征.在构建农村水污染治理过程中,通过权利义务一致
本课题以湖州市污水治理的实际为视角,分析经济发展GDP崇拜与水环境恶化的困局,系统梳理了我国"治污水"现有的法律依据,总结我市在水污染防治过程中已经取得的好的机制,针对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展开法理分析,以治污水为突破口,探索服务和保障"五水共治"法律对策."治污水"这些问题的提出,其价值不仅限于"治水",而是对整个环境治理及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经过一定实践检验,在时机成熟之际,"治水"相
城乡一体化的快速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的转型升级,"五水共治"实践的推进,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浙江舟山市群岛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由于地缘特征、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传统观念、利益关系等因素使其具有独特性.通过对群岛型渔农村生活污水来源及其治理现状的分析,总结了其存在的法律问题,提出了全面培育治理主体的法治自觉,切实提高渔农衬生活污水治理理念,完善渔农
流域跨界水污染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地方政府的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流域跨界水污染打破了各自为政的行政管理模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地方政府合作治理的制度安排需求.分析长三角地区流域跨界污染治理为地方政府合作行政治理的设计提供了一个现实依托——水污染治理的地方政府合作困境.可以发现制度创新是流域跨界水污染的府际合作治理的关键所在,然而在立法和执法方面必须要有正当性依据,制度安排和合作规则等要具有
近年来,环境司法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原因在于:一方面,当前环境纠纷不断增多,需要环境司法的介入;另一方面,基于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司法的立法促进功能和法律实施功能日益彰显.从现实的角度来看,环境司法制度在中国的构建需要立足于本土的实际状况,但当下理论界和实务界却存在着过于理想化的图景.构建环境司法制度,首先需要界定环境司法的功能,环境司法的功能不应局限于环境纠纷的解决,环境立法促
近年来,为强化环境司法在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中的作用,各地环境审判组织专门化的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迄今为止,全国已建立近170家环境法庭.然而,其中的许多环境法庭却纷纷面临无案可审、"等米下锅"的尴尬.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关于原告起诉资格的规定存在不足,致使大量环境案件不能进入环境法庭.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1)我国环境立法没有确认环境权,致使已遭受环境侵害但尚未发生人身和财产损害的人无法起诉.
昆明东海矿业有限公司等三家被告单位,马世祥等八名被告人污染环境案件是"两高"《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公布后,云南省各级人民法院受理的首例污染环境刑事案件,也是昆明两级法院环保庭成立后,受理、审理的首批污染环境案件,该三起案件因昆明东川小江"牛奶河"水污染事件所引发,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经寻甸县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以东海公司等三被告单位构成污染环境罪,分别判处罚金7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