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ERCOS实现的风轮输出特性模拟闭环控制

来源 :2006年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i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不具备风场环境的实验条件下研究风力发电技术,只能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而较为重要的实验环节无法实现.因此,设计基于SERCOS(串联实时通信系统)实现的风轮输出特性模拟闭环控制系统,提出随机风速和风轮转矩输出模型,并采用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异步电动机,用其输出转矩来模拟风轮的输出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模拟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实时性。
其他文献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有先张法和后张法两种。后张法是先制作构件,预留孔洞,待构件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一般不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的75%)后在孔道内穿人预应力筋进行张拉并加以锚固,最后进行孔道灌浆,借助构件两端的锚具将钢筋的张拉力传递给混凝土构件中,使混凝土产生预压应力。根据后张法的工艺特点及现场施工的灵活性,某工程大跨度梁的施工对这一方法进行了尝试,通过过程的有效控制和预防,保证了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本文
随着建筑物日益向高、重、大方向发展,桩筏基础以其承重大、适应性强的优点被愈来愈多地采用。在传统的桩筏基础设计理论中,所有的上部结构荷载被认为均由桩承担,筏板不承担上部结构的荷载。但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特别是从现场实测情况和模型试验的结果来看,绝大多数情况下筏板下的土体都或多或少地承受着上部结构的荷载。因此,寻求一种经济、安全而又合理的桩筏基础设计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
新农村建设呼唤新农电,无电地区居民盼望户户通电.我国难以通过延伸电网实现供电的无电地区可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当地可再生能源发电,解决无电地区的用电问题.本文介绍适用于无电地区供电的生物质能气化发电、太阳能热发电和径流式小水电的基本原理、系统构成、主要设备及运行。
根据配电网的结构参数Req和∑△Ro,从配电网的网损与网损率的解析计算入手,分析了配电网运行中电能损耗的特殊规律,提出了经济运行负荷Rec与最小损率△Amin%2个概念,导出了计算公式,给出了划分配电网经济运行区域[P]ec的解析方法.阐述了各类运行区域的特点及管理要点,对配电网的降损节电、提高经济运行水平和搞好配电网的技术改造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利用序贯模块法和可视化建模环境THAMS,建立了余热锅炉的动态数学模型,并以某三压有再热水平式自然循环余热锅炉为对象,对余热锅炉的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与以往文献多局限于高压侧参数的研究不同,充分考虑了高压侧、中压侧和低压侧参数之间的耦合关系,重点分析了当烟气入口温度和汽轮机阀门开度阶跃变化时,余热锅炉不同压力参数之间的变化规律,为余热锅炉的结构及其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机组的稳定运
准确分析线损率的升降,对线损理论计算、防止偷漏电量、提高线损管理水平十分重要.列出供电量与线损率的数学关系,通过极限求导,得到线损率最低的条件,分析了线损率最低时对应的网络运行状态.以湖北鄂州供电公司数据为实例,证明了文中推导关系的正确性.
针对丰镇电厂3、4号空冷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空冷机组运行现状,提出空冷系统改造方案,使3、4号机组具有在夏季环境温度29.5℃时满发能力.现丰镇电厂3、4号空冷系统改造工程已投入运行,在高温30℃的情况下带200MW满负荷,达到了设计要求.每年夏季可增加43560MW发电能力,节约大量燃油,增收约653万元.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在区域电网中,随着风电场出力的增加其它常规机组的出力将相应减小,这样就使得传统发电厂对系统电压和频率的控制能力有所减弱,当风电场出力较大时这种作用尤为明显.为了减小电网故障期间和故障切除后风电场出口处的电压降,提高电压恢复速度,要求风电场保持不间断运行,并需要采用合理的控制策略协调转子侧变流器和电网侧变流器的控制功能.利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DIgSILENT建立了由双馈机组组成的风电场动态模型,分析
建议一种风电机组控制系统电源防雷保护器的实用电路,从分析这一电路的暂态响应指标入手,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定量化的设计算法.该算法首先采用改进的函数表达式来描述压敏电阻的伏安特性,以提高对这种强非线性特性曲线的模拟精度.再求取保护器电路中除压敏电阻外的剩余多端口线性网络的等值简化参数,得出压敏电阻所满足的非线性方程,并选用修正牛顿迭代法加以求解,然后以这些电压响应为基础,计算出保护器电路其余线性支路的暂
针对热电厂特性,通过引进当量主汽量的概念,分别对热电联产和热电分产2种装置的热电分摊方法进行探讨,在好处归热法与好处归电法2种极端分配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热耗分配系数的合理取值,在热电联产供热方式中按能量品位把冷源损失分摊给热电双方;在热电分产供热方式中改变传统热量法的思维方式,分阶段考虑供热所消耗的热量,提出了一种新的折衷计算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