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取穴为主治疗腰椎间盘术后患肢痹痛36例临床观察

来源 :广东省针灸学会第九次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yzf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腰椎间盘术后患肢麻痹疼痛并不少见,但临床缺少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本文作者采用全息取穴法为主,在术后早期就用针灸干预治疗取得了有效率91.6﹪的良好效果.提示针刺是治疗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其他文献
挑剌四花、百劳穴治疗35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观察中,治愈率为605,有效率为975,针刺对照组的治愈率为39﹪、有效率为89﹪,两组比较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目的:探讨手法结合针刺治疗胸椎后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1年~2003年3月,采用手法结合针刺治疗胸椎后节紊乱症27例,进行疗效统计.结果:后法结合针刺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有效率达到92.59﹪,病程在28天或以内的多可以在2个疗程以内使疼痛解除或缓解.结论:手法结合针刺在治疗急性或亚急性胸椎后关节紊乱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肩部撞击症的疗效.方法:将肩部撞击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肩峰下间隙齐刺法为主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40例,痊愈率72.5﹪,有效率97.5﹪.与药物组进行疗效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肩部撞击症有显著疗效.肩部撞击症又称肩峰下疼痛弧综合症,是肩关节外展活动时,肩峰下间隙内结构与喙肩穹之间反复摩擦、撞击而产生的一种慢性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耳压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观察与单纯针刺和耳压疗法的相对差异性.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针刺组和耳压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疗效高于针刺组和耳压组.结论:针刺配合耳压疗法优于单纯针刺和耳压疗法,是治疗失眠症较佳方法.
缺血性中风是针灸科常见疾病之一,它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身麻木、语言寒涩,或有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为主证.我在近13年的临床实践中共收治此类患者71例,病程在1天-2个月,(病程超过2个月的不归入此列),年龄在42-76岁,其中男性47例,女性24例,治愈好转率达87.52﹪,取得满意的疗效,本文将其中一例的诊治过程介绍.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者,约占60﹪,为后方突出物刺激或压迫颈脊神经所致.笔者用针刺加穴注弥可保治疗15例,疗效较佳.
文章介绍了作者在针灸临床实践中运用仲景《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指导针灸治疗的体会,以开拓针灸工作者的临床辨证思路.
变态反应性白血病,是一种少见的难治性疾病,西医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是激素治疗,但一日激素治疗无效则无他良方.该病例从其治疗过程可以看出,强的松40mg/天已治疗有1个多月,症状还是未被控制;经针灸,中药,脱敏综合治疗后2周则症状很快控制,有其缺陷性,就是发热性疾病须慎用或停用且起效疗程较长.纵观患者治疗全过程,长期应用抗菌素,非甾体抗炎药,银翘散清热解毒,苦寒败脾肾之剂,患者脾肾亏虚,气血亏虚较为严重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法对宫颈癌术后膀胱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宫颈癌术后膀胱麻痹的病人随机分为西药组(对照组),针灸组(治疗组),就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拔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俞募配穴法有利于宫颈癌术后膀胱麻痹患者尽早恢复.
目的:对比深部夹脊刺与常规夹脊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深刺腰部夹脊穴)与对照组(常规刺夹脊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4﹪,治愈率78.9﹪;对照组总有效率87.5﹪,治愈率59.4﹪.两组治愈率比较(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深部夹脊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