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多媒体互动装置作品特征及其影响分析--以米兰世博会日本馆Diversity为例

来源 :2018中国动态影像视觉艺术高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eesoft_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艺术信息的传播越发依靠技术的支持,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变得复杂.人与机器的对话关系受到广泛关注,通过人的情感和体验体现社会价值.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转变导致对艺术审美诉求的转变.艺术家也越发觉得传统的媒介形式单一,难以实现实时交互的需求.如何让设计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根据大众的需求设计出新的样式的作品,成为艺术家需要做的事.
其他文献
由于民宿特有的功能及特性与佛系概念相互呼应,使原本就迅速发展的民宿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高潮期,本文六点典型现象能够总结佛系概念的兴起影响民宿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新媒体之所以称为“新”,是与传统媒体相比较而言,主要区别是新媒体运用电脑和网络的手段,传播迅速,覆盖面广,收听收看及时,保存性强,手指一点知晓天下.可以说,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一统江山的局面,占领了传媒市场.在新媒体的强势进攻之下,传统媒体出现了萎缩现象,有些人发出“狼来了”的惊呼.那么,作为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异军突起的时代,如何正确看待新事物带来的冲击?既要积极融合,又要保持本色,拥有更大
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它是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现实及控制等接口设备,在计算机上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中提供沉浸感觉的技术.VR给电影行业带来的不仅是对细枝末节的微调,而且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变革.要做的也是要探索出一种适用于新媒介VR的艺术表达方法,运用“VR的思维”或者“VR的美学”去进行艺术创作,而不仅仅是将电影内容VR化,否则很容易落入此前3D影视的窠臼,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及文化事业发展时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近年来,动态影像视觉艺术行业发展越发迅猛,迄今已成为国内文创产业的主力军,它推进了理论研讨与艺术实践的创新结合,
大众艺术在进行叙事表达时,通常将线性叙事作为主要的叙事方式.线性叙事,一般由作者依靠线性思维方式,以连续的情节、人物和场景等作为贯穿元素,通过时间顺序、因果关系等常规逻辑推动叙事发展,最后以固定的顺序呈现在书本或其他介质之上.电视剧作为大众艺术之一,同样以线性叙事作为主要叙事方式.电视剧通常以“集”为单位,后集情节与前集一般都有关联,人物的角色和表演一般也都处于连续状态,即使是以系列剧见长的美剧,
电影是“造梦”的艺术,而促使电影的造梦艺术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发展及相关产品的更新换代.近些年,《星球大战》《泰坦尼克号》《侏罗纪公园》《阿凡达》《寻龙诀》等多部影片为观众上演了一场场视觉盛宴.新媒体时代来临,观众对电影的视觉艺术追求也越来越高,这对电影特效制作行业提出了更高的挑战.现在的问题是,相关院校视觉艺术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如何将电影视觉艺术人才培养与行业很好地对
目前动态影像领域的视频制作基本上已全部实现数字化生产,制作流程已转向高清化甚至超清化4K制作,但即便都使用了数字技术,数字摄影设备的差异、后期流程的处理等仍会使动态影像的视觉效果呈现巨大差异.
将VR技术所需的专业要求进行分解,与传统专业教学进行融合,是摆在每一个希望进行VR教育的高校面前的一个难题。笔者就结合影视专业如何与VR技术进行接轨谈谈构想,以各高校影视专业中开办最为广泛的编导、摄像和后期3个专业课程体系修改为例。
虚拟现实技术与动态视觉设计的结合已成为新媒体快速发展过程中艺术表现重要的手段和方式,通过视觉设计的形式可以向人们展现出四维空间设计的美感,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将其直观地呈现给大众.因此采用动态视觉设计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是很有发展前景的.
在新媒体几乎已经完全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当下,每个人都在成为越来越多新媒体渠道或平台的接触者和使用者.新媒体这个概念最初源自同传统媒体的对立,如今它的范围更是因为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而不断被重新刷新界定.信息海量化被生产,又瞬间被消费,新媒体下人们的时间和空间被切割成碎片.媒介技术的便利让信息被快速生产,周期缩短,成本降低,因此更迭更快;同时新媒体更多地依靠泛社交属性的人际传播来完成裂变式的信息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