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如何走向国际化

来源 :《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图书情报工作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chengp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书馆学基础研究,与国际图书馆学界,具有浑成天然的和本质的属性联接和自然流动的学术衔接。当代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使整个世界变得更平、更直、更加的通畅和圆润,在图书馆学术领域,表现的更加突出和明显。数字化趋势和电子图书馆的产生,对中国图书馆学研究,作出了决定性的改变。那么图书馆学研究究竟应该如何发展,才能与国际相接合,与朝代相接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具体论述了:要使研究的科学化与合理性相一致、要让知识化研究变成图书馆学的最主要内容、如何走向国际化。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DEA在处理多输入多输出的有效性评价方面的优势,选取了C2R模型和BC2模型,根据住宅产业的投入产出特点,构建反映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指标和反映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产出指标,采用Deap软件计算出C2R模型不变规模报酬和BC2模型可变规模报酬的技术效率评价结果、松弛变量值和投入产出目标值。本文结论为:政府规制总体效果较好,但部分年度非DEA有效;在投入方面,2005年以前投入不足,之后投入
技术转移是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创业转型”的有力支撑。影响我国大学技术转移的因素可以分为科技活动人员、科技经费投入、专利、企业、区位五个方面。基于对56所教育部直属高校2005-2009年面板数据的研究,本文发现五大因素对56所部属高校和43所研究生院大学的技术转移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政府经费投入、R&D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全时人员对技术转移有显著负影响,科技经费总投入、企事业经费
本文在区域创新系统模型的基础上构建涵盖四个维度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全国工业企业创新调查数据对山西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企业创新原动力维度,创新成果的新颖性不够,工艺创新是企业进行创新的主要表现形式,小型企业的创新活动最为密集,但它们的创新效益不高;在科学基础推动力维度,研发人员和政府的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全省的综合科技进步水平长期处于全国的中下游水平;在创新环境支撑力维度,
本文利用2011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9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资料汇编(综合卷)》中的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我国27个省市区的高校R&D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省市区高等学校的R&D效率不高且省际间差距较大;R&D要素配置不合理可能是造成R&D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为缩小差距,必须优化高校R&D经费配置,调整高校R&D人员规模和结构,建立有效的研发激励机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对构建创新型高校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分析了科研创新团队创新人才的类别,从创新人才即是目前缺乏的人才,创新人才即是可以进行知识创新的人才,创新人才即是一种新式的人才,创新人才即是具备创新判断能力的专家等方面重新认识了创新人才的意义和作用。并提出和完善了空缺型人才的评价、知识创新型人才的评价、新式人才的评价、创新鉴定人才等的评价指标和方法。研制了建立科研团队组建创新人才遴选评价评分
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是国内外学术界颇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但从现有文献看,同样是基于“索罗余值”的参数方法,不同研究者的测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指出基于索罗余值方法测算科技进步贡献率,会出现经济增长速度越快、科技进步贡献率越低的情况,导致对技术进步经济影响的错误判断。为此,本研究基于内生增长理论,通过引入技术水平价值当量和最终消费部门人力资本两个规模收益递增的投入要素,对
平衡计分卡把企业战略转变为可衡量的目标和方法,它在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平衡计分卡与战略管理的关系及平衡计分卡在战略管理中的作用,提出了平衡计分卡在战略管理中应用实施的流程,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参考方法。
信息技术推动了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呈现多样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在文献信息开发和利用方面。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信息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社会信息资源集散地的图书馆,其现代信息技术使传统的图书馆逐步走向现代化、网络化、数字化。
资源建设是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国内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方式基本上都是先购买资源,再提供给读者使用——just-in-case,即先买票,后上车的方式。由于无法准确预测读者的需求,造成图书馆一直在为许多无人使用的资源买单。本文介绍了近年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先上车,后买票的资源订购方式——PDA——just-in-time-—读者决策订购方式,并分析了在国内实行PDA订购模式的可行性。
分析了虚拟学习环境对国外高校学科化服务的影响以及学科馆员利用虚拟学习环境开展工作的难度,明晰了虚拟学习环境的发展对学科馆员的要求,提出了促进虚拟学习环境下学科馆员工作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