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南京冬季雾爆发性增强的物理特征研究

来源 :第十五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暨中国人工影响天气事业50周年纪念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aden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雾是贴地层空气中悬浮着大量水滴或冰晶微粒使水平能见度降到1km以内的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雾天由于能见度低,常威胁海、陆、空交通安全.尤其是雾爆发性发展或加强,更易引起汽车追尾,船只相撞等事故.近30多年以来,国内外多次对雾进行了综合外场观测试验及研究,并对雾的爆发性发展特征倍加关注.本文以2006年12月份在南京市郊加密观测获得的三次雾过程资料(2006年12月12日、14日和24-27日)为基础,分析了雾发展过程及爆发性增强的特征,并对雾体爆发性增强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对于强浓雾的临近预报,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近年来大量有关“气溶胶和云相互作用”的研究强调了气溶胶化学组分对气溶胶活化过程的作用,但是目前对该作用的认识还不完全。其原因是大气中气溶胶化学成分复杂,既有硫酸盐、硝酸盐、海盐等无机气溶胶,还包含复杂多样的有机成分,不同的地区化学成分的差异也较大。由于不同化学成分的气溶胶粒子吸湿特性和集中出现的粒径范围不同,影响了气溶胶粒子活化为CCN,进而影响云滴数数目等微物理特征。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
气溶胶是研究气候变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矿物气溶胶对气候强迫的关键作用已成为科学界的共识,但对气溶胶气候强迫作用的认识目前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分析相关气象要素与气溶胶浓度分布之间的关系可对深入了解气候强迫提供必要的证据。与其他地区相比,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受人为污染较小,气溶胶主要成分为矿物气溶胶(沙尘,DTPS),其浓度分布受沙尘天气的影响较大,不同沙尘天气下DTPS有较大的变化,相应的气象要
温度是进行大气探测和云物理研究必不可少的物理量,对人工增雨作业的播撒时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进一步提高吉林省人工增雨作业的效果及科研水平,吉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办购置了一套GZW-4型大气总温度传感.GZW-4型大气总温度传感器用于测试飞机在飞行中的大气温度,为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提供了重要的参数.现将这套探测仪器的基本构造、安装、使用方法及日常维护进行详尽的介绍.
本文介绍了利用风云-2C卫星反演水云降水粒子的微物理参数,并把反演结果与MODIS的相关产品进行比对验证,之后形成了相关的业务产品,以期对人影作业或决策进行指导或分析.
本研究观测时间为2006年12月1日-12月20日。观测点设在南京北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内,进行了气溶胶、大气边界层探测以及常规气象资料观测和天气实况记录。对大气气溶胶的测量使用美国MSP公司生产的宽范围颗粒物分光计(WPS)。该仪器可测量空气动力学直径为0.01~10μm之间的颗粒物数浓度,同时通过计算可得到颗粒物的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边界层探测采用芬兰Vaisala公司生产的系留飞艇探测系统,
利用北京地区地基微波辐射计、多普勒雷达、地面雨量计和卫星、探空等多种遥感观测资料,对2007年6月30日北京地区的一次层状混合云降水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到一些认识:微波辐射计积分液水含量与地面降水量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但地面降水的大小分布同液水在空中的垂直结构和湿度层结还有关,当空中云液水含量较丰富,但主要分布在空中较低层时,容易产生明显降水;反之,就不利于降水的产生;此外雷达降水回波垂直分布不
气溶胶可以通过参与云中的微物理过程来改变云的物理特征,从而影响降水,本文在常规的历史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尝试利用实际的观测资料,研究一定区域内气溶胶对降水的可能影响,并初步验证了气溶胶对夏季区域降水的抑制效应,研究中使用了引入显著性检验的聚类方法,使自然降水的分类更加科学可靠;在对资料进行详细和严格的剔除后,选用的夏季7个研究站点具有较好的代表性;通过对结果的检验,证明了与自然规律的显著差异性,进一
利用系留艇对2007年12月26-27日的雾进行探测,结合常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探测过程中(1)弱冷空气从北京东部回流,对北京地区南部降温辐射冷却,湿度增大作用较大.(2)过程期间始终有逆温存在,26日从霾到轻雾、到浓雾,再到大雾消散,逆温层底逐渐从200 m左右降低,直至接地,其后逆温层逐渐抬升;逆温最强时段正好是大雾发生和维持阶段;(3)900m下的相对湿度始终存在两个高值区,随着大
2004年11月30日-12月3日,华北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雾区,北京分别于30日晚和2日早晨断续出现了两场大雾.本文对这两场大雾生成的天气背景,大雾生成阶段和消散阶段的温度、湿度、气压和风场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探讨北京地区大雾的宏观物理特征.得到如下结论:500hPa高空图上,副热带高压北抬西进,它的位置长期维持可造成持续长时间的平流雾天气;逆温层对辐射雾的形成和长时间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气压
近些年来,由于雾被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对农作物和森林的危害也十分严重,因此,雾水化学性质的研究愈来愈引起人们重视,本文总结了中国雾的观测试验情况和雾水化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雾水采样和分析方法、雾水酸度、雾水化学组分基本特征、雾水化学成分的来源以及影响雾水化学组分浓度的主要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