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F-FDG PET/CT与99Tcm-MDP SPECT显像对乳腺癌骨转移的对比分析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an0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于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并与99Tcm-MDP SPECT显像进行对比,提高对乳腺癌骨转移的影像诊断水平. 方法:对52例PET/CT显像的乳腺癌进行分析,女49例,男3例,年龄27-78岁(平均年龄51.86±3.27岁),所有患者在1月内先后行18F-FDG PET/CT及99Tcm-MDP SPECT显像,分析两种检查的显像结果.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52例中骨转移18例,18F-FDG PET/CT显像17例阳性,34例阴性,1例假阴性;99Tcm-MDP SPECT 14例阳性,假阴性4例,27例阴性,假阳性7例;18F-FDG PET/CT显像灵敏度为94.4%,特异度100%,准确性为98.1%,漏诊率为5.6%;99Tcm-MDP SPECT显像灵敏度为77.8%,特异度79.4%,准确性为78.8%.两种检查的特异度及准确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185,P<0.05和X2=7.308,P<0.05).对18例骨转移的 PET/CT显像进行分析,共计转移灶210个,以CT表现分为溶骨性病灶110个,混合性病灶25个,CT无明显异常改变病灶44个,成骨性病灶31个,溶骨性病灶SUVmax为8.55±2.17,明显高于CT无明显改变病灶(3.72±1.26;q =7.46,P<0.05)及成骨性病灶(2.15±1.59;q =14.53,P<0.05).混合性病灶SUVmax为7.03±1.43,明显高于CT无明显改变病灶及成骨性病灶(q =5.83,7.80,P<0.05). 结论:18F-FDG PET/CT诊断乳腺癌骨转移优于99Tcm-MDP SPECT显像.骨转移灶形态不同,SUVmax不同,溶骨性及混合性病灶的SUVmax明显高于成骨性及CT无明显异常改变的病灶.
其他文献
目的 百草枯诱导SD大鼠实质脏器纤维化的观察. 方法 选取180-220g、8-10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S组和PQ组,各15只.PQ组予百草枯50mg/kg灌胃,NS组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目的 探讨甘草酸对博莱霉素诱导小鼠肺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通过口咽气管吸入法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盐酸博莱霉素,治疗组每天给予GA 40mg?kg-1?d-1灌胃治疗,溶剂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5ml/kg)。病理学方法 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循环单核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的亚群比例变化。
目的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 is a progressive disorder with poor prognosis. The treatment options for IPF are very limited.
目的 报道亚急性草甘膦中毒致间质性肺疾病1例,并进行文献复习,总结和完善草甘膦中毒的临床表现,利于诊疗。 方法 回顾分析经治疗的1例亚急性草甘膦中毒导致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历,结合国内关于草甘膦中毒的报道进行复习,对草甘膦中毒的临床表现进行完善。
目的 初探RUNX1对气道上皮细胞中TGF-β1和CTGF表达的调控作用,为肺部疾病的治疗(如肺纤维化)提供新的靶点。 方法 体外采用细胞转染技术上调或下调RUNX1的表达后,通过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TGF-β1和CTGF的表达变化;体内采用Western blot的方法 检测RUNX1肺部定向敲除或过表达小鼠的肺组织中TGF-β1和CTGF的表达情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结合Her-2基因在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诊断价值以及SUVmax与Her-2基因的关系. 方法:对在本院行PET/CT显像的4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均为浸润性导管癌,女40例,男2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0.81±2.68岁),所有患者在行18F-FDG PET/CT显像前3月未行化疗及放疗.计算18F-FDG PET/CT诊断乳腺C
目的:探讨乳腺癌早期在超声、乳腺X线的表现,比较超声、乳腺X线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提高乳腺癌的早期检出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2 年 10月~2015 年12月在山西省汾阳医院诊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146 例,女性145例,男性1例,单侧发病,年龄分布为 29~76岁,中位年龄 49.6 岁.101例患者经乳腺X线检查,137 例患者经乳腺超声检查.分别对肿块的位置、大小、边缘、形态,有
目的:探讨乳腺MRI在以腋窝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患者中检出乳腺原发灶的价值,并依据BI-RADS-MRI标准分析乳腺内隐匿性癌灶的MRI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为首诊,经临床触诊及钼靶、超声检查乳腺内均无阳性发现,而腋淋巴结经病理活检证实为转移性腺癌的21例女性患者的临床以及乳腺MRI资料,依据ACR于2013年出版的磁共振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MRI)对乳腺内
目的 观察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术前行双侧子宫动脉预置管术中行栓塞术减少术中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绵阳市中心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45例。按照自愿和随机原则分为手术组,髂内动脉栓塞组(IIAE组)和子宫动脉栓塞组(UAE组)。记录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的变化、子宫切除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胎儿受照射剂量,栓塞术后并发症。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磁共振特点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31例TNBC及68例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NBC,NTBNC)患者的MRI资料及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病变的MRI形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曲线)、表观扩散系数(ADC值)(b=1000S/mm2)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TNBC与NTNBC患者在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