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海州湾拖网渔获物的营养级研究

来源 :2015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Blo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碳、氮稳定稳定同位素技术,对2014 年夏季在海州湾海洋牧场区所采集到的生物进行了实验分析,同时计算了所采集的生物样品的营养级.结果表明:鱼类δ15N 主要分布在12‰~13‰,δ13C 主要分布在-17‰~-19‰;营养级范围在3.86~1.89,大部分游泳生物集中在3.0~4.0 之间;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和孔虾虎鱼(Trypauchen vagina)等生物营养级较高,是食物网高级消费者,而螠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及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 Hansen)位于食物网底层,为初级消费者;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的体长和δ15N 值存在着显著正相关线性关系;同种物种在与其他黄东海海域比较发现,海州湾的海洋牧场区域生物营养级等级高,海洋牧场营养物质丰富,鱼类摄食等级高,海洋牧场建设效果显著.
其他文献
Toll-like receptors(TLRs)在先天性免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TLR18 作为重要的TLR 家族成员,目前只在水生动物发现。本文克隆了草鱼TLR18 基因,cDNA 总长3600 bp,编码852 个氨基酸。结构与分析,TLR18 基因具有典型的TLR 结构域,包含胞外结构域、跨膜区和TIR 结构域。
本实验利用10 对微卫星标记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人工选育群体与野生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12 个,期望杂合度平均范围为0.307-0.757,观测杂合度平均范围0.208-0.583.
近年来,有国外研究者发现在双壳纲物种的海洋贻贝科,帘蛤科和淡水珠蚌科中存在DUI(doubly uniparental inheritance)现象.在这种遗传方式下,存在F、M 型2 种线粒体DNA(mtDNA),雄性个体除了能够遗传到母系传递的F 型mtDNA 之外,还可以从父系传递获得另一种特殊的M 型mtDNA.
动物线粒体基因组一般呈现严格的母系遗传.然而,在部分贝类中发现存在DUI(DoubleUniparental Inheritance)现象,即双单亲遗传;在这种遗传方式下,存在2 种线粒体DNA,即F 型和M 型.F 型来源于母系,M 型则来源于父系,且M 型只存在于雄性后代的性腺中.
于2013 年4 月至2014 年3 月对辽宁两种混养模式池塘浮游生物的组成及粒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蜇–缢蛏–牙鲆–对虾”混养池塘共检出浮游植物48 种,以硅藻门和绿藻门的种类为主,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6.50×105 个/L、0.90mg/L;共检出浮游动物24 种,主要为原生动物和桡足类,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81.57 个/L、0.51mg/L;浮游植物、浮游动物
对广东省11 个城市中4 种不同生境下福寿螺(Pomaceacanaliculata)种群的性状特征、年龄结构、性比和密度效应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福寿螺的性状特征在不同生境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体质量与壳高之间关系符合异速生长方程,且不同生境下有不同的异速指数;福寿螺种群在不同生境条件下有不同的年龄结构,稻田、沟渠中种群表现为增长型,废田、池塘中种群表现为稳定型。生境对福寿螺的性比没有显著影响,
通过来自渤海、丹麦、道氏、挪威和美国加州的 5 个虹鳟(Onchorynchus mykiss)养殖群体的完全双列杂交试验,分别在第249 天、397 天、552 天和 771 天4 个时间点观测了体重和体长变化.多重比较分析发现,20 个杂交组合与对应5 个自繁系之间在体重或体长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
为了掌握向家坝蓄水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质变化情况,本研究选择代表性断面在鱼类不同功能期进行监测,基于蓄水后2013—2014 年对保护区水环境因子的监测数据,对坝下三块石至弥沱段的六个断面的21 项水质指标的总体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其变化规律以了解目前水质现状,并进行水质评价。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蓄水后该江段水质指标特征总体良好,超标因子主要是总氮、总磷
轮虫是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类群,其有性生殖的生态诱因是轮虫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核心内容.本文以萼花臂尾轮虫为模式生物,评价了同克隆种群与不同克隆种群个体所释放的化学信息素对有性繁殖的影响.本研究设定4 个化学信息素浓度梯度:对照组(0 个/ml)、0.1 个/ml 、1 个/ml、10 个/ml,观察培养于不同浓度化学信息素(同克隆种群和不同克隆种群)的轮虫亲体和后代的混交雌体比率.
为了调控虾池有害优势甲藻,营造良好的藻相水体环境。以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trochoidea)作为虾池甲藻优势种,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溶藻菌A1 对锥状斯氏藻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溶藻细菌A1 以107cfu/ml 加入到藻液中时,菌株A1 可以使锥状斯氏藻细胞失去运动活性,细胞变形,细胞壁破裂而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