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蓝海战略视角的我国小城镇旅游发展策略

来源 :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i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城镇化是近年来城镇化形式之一,以顺应产业转型、促进生态发展、树立地方形象、增加经济收益、带动地方发展等优点受到热烈追捧。然而快速发展过程中不断暴露出来的单一模式开发、原住民利益受损、文化资源遭到破坏、地方文化基因泯灭等问题逐渐引起人们注意,而僵化开发模式引起的小城镇间旅游产业红海竞争造成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小城镇所具备的文化特质入手,探讨从文化基因发掘旅游产业中的蓝海市场,促进小城镇间成体系的错位发展,建立涵盖策划、规划、建设、实施、管理和运营反馈一系列过程的开放平台和引入多方面利益相关群体进行共同决策等策略,以促进小城镇旅游开发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区域位置、人口规模、城市职能、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形态五个因素,将山东省31个县级市划分为不同类别,对其城市建设用地进行系统研究。探寻山东省现阶段县级市城市建设用地的特点,以便在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目的下,县级市能够健康稳定发展。
本文从对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现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分析,重新思考城市公共空间价值,明确城市公共空间代表着公众利益,其规划建设是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以城市公共空间为切入点,提出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动态规划理论,并结合城市设计实践,对其内容,组织实施形式等问题做出初步探讨。
在新一轮港口建设的热潮中,虽然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但是在港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共性的问题。结合青岛市董家口港城总体规划,对我国现阶段港城规划中出现时港城选址、港城规模预测、港城一体化发展以及港城城市形态和集疏运系统进行初步研究,探索性的提出多因子赋值分析,规模规划以及廊道控制的方法,对港城规划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解答,并结合规划案例,进行了建设实践。
巴西的库里蒂巴市,因其独特而卓越的公共交通系统与城市的一体化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而闻名于世,成为世界各地城市竞相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对于库里蒂巴的成功有各种各样的解读,作者通过对库里蒂巴市的实地考察和学习,认为除了一系列交通和规划技术上的创新之外,准确把握大容量公共交通与城市化发展的时机,并综合考虑交通与城市政策的一体化制定,才是库里蒂巴成功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城市发展之路的关键。
加快发展城市快速公交是贯彻公交优先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文章立足于哈尔滨市公共交通现状,深入剖析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明晰哈尔滨市城市交通的挑战及出路。从分析快速公交的功能定位入手,在“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城市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明确快速公交在公共交通中的角色和地位,从而确定哈尔滨市近远期快速心交廊道发展规划,并进行了典型的车站设计研究,最后对预期的实施效果作以分析。本研究对于改善哈尔滨市公共交通
珠江新城位于广州城市新中轴线上,是21世纪广州市中央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有世界首条无人驾驶地下捷运系统“广州珠江新城旅客自动运输系统(简称APM线)”。珠江新城核心区步行系统作为其内部联系的纽带,是该区交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州市首次全面实施体系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完整独立步行系统。本文以珠江新城核心区的四个APM站点周边区域的步行系统为研究对象(图1),从实际出发针对步行系统的主要问题
中国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城市化阶段,城市化对土地的占用主要是交通和城市建设两个方面,而高速公路大规模的建设所带来的土地资源利用矛盾也日益突出。本文以山东省为例,在土地资源紧缺的背景下,从交通效率、土地供给的角度对山东省高速公路大规模建设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又从区域城镇体系发展的角度,分析了高速公路的建设对城市建成区土地扩张与空间布局产生的重大影响,并基于GDP规模分布的情况分析,说明高速公路建设导致区
风景区道路不同于一般城市道路和公路,在技术标堆的选用上不能简单套用以上两种道路的标准,而应根据风景区道路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取值。道路的规划设计应有利于景区文物及景点资源的保护,同时应注重道路的景观与美学效应,做到路融于景。 另外,还应注重对自然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及人性化设计。
由单中心城市向多中心城市转变,是我国许多大城市空间结构转型的一种既定选择。在这个前提下,能否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交通结构,并以此来引导城市土地使用的空间形态,成为能否实现多中心城市的关键。针对当前公共交通的现状及未来要实现的目标,提出现阶段实现公交优先的策略。
随着城市化的日益加速,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影响越来越大,城市防灾已经为世界所关注。通过对日本神户灾后重建规划进行整理与分析,以及对日本神户和中国北川灾后在改善城镇防灾形态上采取的方法进行对比,对提高城镇形态抗灾能力的方法进行思考与论述。首先,对神户灾后改善城市防灾形态上的方法进行总结,主要从城市空间结构、道路布局、防灾开敞空间、城市防灾基础与“防震生活圈”方面进行整理与分析。其次,对神户和北川灾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