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与精准招商的数据探索之路

来源 :第十一届规划信息化实务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zhu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一个城市发展来讲,经济增长一直是关注的重点,而这个问题涉及到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和精准招商问题.本报告就是研究利用数据支撑,帮助地方政府解决产业转型调整及企业择优问题,以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
其他文献
智慧城市决策大数据支撑系统实现多源数据和异构数据的整合,利用大数据的框架进行大数据的分析、展示和挖掘,为城市的现状描述诊断、预测提供比较好的数据以及工具的支撑.平台具有协同特征,通过与城市研究专家合作,明确城市研究人员的需求并提供相关数据下载与共享服务接口;同时收集整理城市研究案例作为互动展示案例库。目前平台主要是面向长三角区域的城市时空数据分析可视化平台,实现了实时数据采集、数据融合以及统一的时
苏运升先生首先对世博村规划设计中基于模数的混合功能建筑进行了介绍.建筑采用开放式立面,其内部的空间单元在功能上灵活多变.设计的出发点是吸引用户能够定制内部功能,采用了长效的建筑框架,基于简单的模数,从而让工业化、模数化的生产机制起作用.苏博士与香港大学建筑师合作,用参数化的方法完善了框架体的设计.世博村这样一个建筑群的设计过程只需要人工给定两个参数,分别是平面的曲线和天际线三维的空间曲线,后续的部
手机信令的产生,为轨道交通相关研究带来契机,手机信令的基站分两段:lac和cell.手机会在地上地下进行基站切换,lac的信令决定最后精度的情况.施澄博士的研究以杭州市移动手机信令数据作为基础,结合同一天的地铁IC卡数据,通过二者的比较,发现精准度非常高,误差主要由于地面站造成,如果把地面站去掉,拟合度非常高,从而利用精确的IC卡数据证明了手机信令数据源的可靠度.
中心体系的研究在各个空间尺度上都有人涉及,晏龙旭博士根据规划实践的需求,从大都市的空间尺度着手研究.理解城市中心体系要回到城市的形成发展.城市经典理论如单中心理论经过扩展,证实了不通过预设就业中心也可以形成.此外一系列模型都证明了中心体系可以逐渐演化形成.这些模型预示,中心的首要特征是集聚,它是一个要素分布比较高的,并且能够解释周边的分布或者解释人的居民出行的点.
此次报告中,殷振轩主要介绍了其在规划中的一些应用场景试用情况.第一个方面是对城镇体系的分析.首先基于人的行为数据可以看到不同区域人的联系,这是传统方法所不能的.还可以通过优势流的方法识别测算区域的中心性,方便辅助决策城市体系等级结构.
近年来,商业综合体的概念开始受到规划者的广泛关注.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商业综合体开始向着"个性化、主题化、体验化"方向靠近,比以往更加注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任熙元以大宁商业综合体为对象,对消费行为特征与空间绩效评价进行了研究.消费者个体属性会影响其对各要素的偏好程度,空间上存在一些高效与低效的空间,通过功能置换与步行环境的改善,投入适当的改造成本,能使消费者的活动次数得到较明显的提升。
运用不同类型数据对游客行为特征做出了分析,初步探讨了手机信令定位时空行为的准确性问题,同时使用GPS数据与手机信令数据进行了验证.从研究结果来看,G PS数据可以作为一个验证的标杆来探究手机信令数据研究旅游者行为的准确性。统计单元越小,根据手机信令数据推断出的个体位置的准确率越低。同时由于数据收集困难,当前样本量太少,在直面数据精度的挑战中,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这个研究。
2016年国家发改委与清华大学签署协议,启动建设"国家新型城镇化大数据库",旨在为国家新型城镇化治理能力提升公共数据储存,建立管理与应用平台,形成最全最有影响力的数据库.该数据库的建立可实现新型城镇化管理的精细化、高效化、常态化与民主化,调控的科学化,治理的协同化以及推进新型城镇化数据信息的集成化储存、管理、应用和共享,希望能够链接更多的合作方,来促进城市精细化运营,实现城市的有效转型。
在《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强调提升公共服务的便捷化,技术设施的智能化,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网络安全的长效化和生活环境的宜居化.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下,提升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如何认识现状、把握规律、应用规律是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此问题,清华同衡在上海课题中提出了“数据+模型+算法”的研究思路,通过一条面向精细化的城市运行评估以及定量化的城市决策模拟技术路线来实现精细管理、精确调控、精准
目前城市面临人口、交通、公共安全、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除了规划工作者的努力外,计算机的工作者也在试图运用一些先进的手段为规划提供技术支撑,以更好的解决城市问题。移动群体感知是指将人们随身携带的移动终端感知的周边环境信息通过互联网上传到后台服务端,并对其进行数据融合,最终向终端用户提供服务。城市计算将多元数据进行汇集、分析,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提供更好的城市服务。这些数据就包括了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